我们是不是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如题所述

。我们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即使是精通某一方面,也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所以,活到老学到老。从自身来讲,学习也是对精神的充实,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人性会得到升华。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需要突显自己的价值。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活到老学到老,平凡的一句话,是做人的大意境。据了解1912年出生的著名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钱伟长,虽年事已高,但仍然头脑清晰、思维活跃,精神仍处于相当年轻的状态。“学到老,做到老,活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说:“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到现在,晚上9点以后是我的自学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5

“活到老学到老”一语,根据所查资料显示,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 梭伦之口,直译为“我愈老愈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梭伦早年就赢得“雅典第一诗人”的桂冠;在实行摧毁氏族制度的“梭伦改革”前后,四处游历考察;晚年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经常吟咏“活到老学到老”以自勉。著名传记 作家 普鲁塔克在《梭伦生平》中引用了这句名言。18世纪法国启蒙家卢梭在晚年的著作《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又加以引用和发挥,从此, 梭伦的这一名言得以流传至今。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根据哲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是客观的,所有意识之外的东西都是客观的,客观事物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当然,事物是客观的,并不代表我们人在客观事物面前就无能为力,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也就是说,正确的意识指导我们进行实践,从而改变 事物的状态,为我们自身服务。也就是说,正确的实践要有正确的意识为蓝图。那么我们应怎样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呢?答案就是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知识,从而拥有某一方面的技能,进而为社会作出贡献,为自身创造条件。”

第2个回答  2017-10-27

我认为生命在于学习,不止的向前方走去,走向自己的人生,越是活着,越要学习。因为学习的重要性仿佛跟随着成长和阅历的增加而更加意识到存在的深远。不能不学习,反倒更应该去学习。因为活到老学到老,那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现如今的社会变化太快,网络中充斥着许多的内容和学习的东西,内容多到让你无法选择和眼花缭乱的不知所措,其实放下奔跑的脚步好好的踏实向前迈步而行才是正确的方式。学习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都是一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也是一种人生的目标和规划。人生中的一种向往,总是要学点什么才不会感到恐慌。

其实我们是应该持续下去的学习,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学习,不断的吸收提高自己,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培养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不是不学习就能够达成的事情。有许多事情是不能被放弃的,譬如学习。当未来的多变导致以后形式的变化,学习仿佛更是我们能过掌握自己人生路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为了掌控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未来也不应该轻言放弃学习。年少时的不好好学习,在成长出来社会中工作其实就已经感受到了许多的缺失,总会有后悔的情绪在,那么不容从现在开始学习回来。只要开始那就不怕晚。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信仰。

第3个回答  2017-10-25

很多场合,钱伟长总要现身说法,畅谈自己对体育一往情深的渊源。他幼时身体很瘦弱。18岁那年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在就读的第二学年,竟一鸣惊人地入选清华越野代表队,两年后更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对抗赛跨栏季军,还入选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跨栏、越野跑样样拿手。钱伟长从念大学起,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体育锻炼。他年过古稀,还坚持每天进行长跑锻炼,有次参加清华大学的长跑比赛,居然一口气跑了两万米。如今90多岁了,依然每天要步行3000步。正是依靠体育锻炼,钱伟长一直保持了健康的体质和头脑。钱伟长说:“我没有休闲生活,不抽烟、不喝酒,不胡思乱想,所以我身体健康。工作就是我强身健体的秘诀,脑筋用得越多身体越好。我睡眠时间不长,但睡眠效率很高,工作其实就是最好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