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祠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12-01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5千米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晋祠历史非常悠久,据《史纪·晋世家》记载,周武王之次子叔虞封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叔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为祭祀他,后人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堂,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晋祠虽然源于周,但关于它的最早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当时晋祠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建筑了祠、堂、飞梁等。

北魏以后的各个朝代晋祠又经历了重建与扩建,形成了今日的规模。北齐天保年间在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天统五年(569),文宣帝高洋下诏改晋祠为大崇皇寺。隋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贞观二十年(646),太宗李世民为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对晋祠进行了扩建。宋太平兴国年间,太宗赵光义在晋祠大兴土木,并刻碑记事。天圣年间,宋仁宗赵祯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明代在圣母殿南侧添建水母楼,复为晋祠,逐渐形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祠庙建筑群。现在晋祠的建筑,除主殿圣母殿和鱼沼飞梁是北宋遗物外,其余都建于金、明和清代期间。

晋祠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充分利用悬山麓的自然地形布局,三部分景致组成一个综合建筑群:一是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群,入晋祠大门,自水镜台起,过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至圣母殿,这组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中轴线北面有文昌宫、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等,这组建筑物大都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重楼高阁取胜;中轴线南面,从瀛胜楼起,经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亭、水母楼,至公输子祠,这一组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楼台耸峙,泉流潺绕。晋祠的建设以宋代为标志,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晋祠只供奉和祭祀叔虞;在此之后,晋祠主要供奉和祭祀叔虞的母亲邑姜,而对叔虞的祭祀却降到次要地位。

从晋祠的山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水镜台。此台建于明代,是当年酬神演戏的舞台。从水镜台向西,有一条晋水的干渠—智伯渠,通过智伯渠上的合仙桥便是金人台。金人台也称莲花台,呈正方形,四角各立铁人一尊,每尊高两米多。四铁人中以西南隅的铁人为最,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迄今溜光钲亮。

穿过对越坊及钟楼鼓楼就到了献殿。此殿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修葺,原来是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周除中间前后开门之外,均筑坚厚的槛墙,上安置栅栏,整体结构轻巧稳固,外观酷似凉亭,显得格外空敞。1955年用原料按原式样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筑的特点。

从献殿往西,就到了鱼沼飞梁。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是晋水的第二泉源。池中立34根八角形石柱,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豕托桥面。桥的始建年代和旧址都不详,现存为宋代遗物。此桥形制特别,平面为十字形,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东西桥面长119.6米,宽5米,两端分别连接着圣母殿和献殿;南北桥面长19.5米,宽313米,两翼下斜伸到沿岸。整个造型状如大鹏振翅欲飞,故称飞梁。桥东月台上有一对铁狮,神态勇猛,造型逼真,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

过鱼沼飞梁就到了宏伟壮丽的圣母殿。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是供奉西周武王王后、太公姜尚的女儿、姬虞生母邑姜的祠堂,始建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圣母殿是晋祠中的主体建筑,位于晋祠中轴线上,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泉——“难老”和“善利”分列左右。四周建有回廊,廊内有盘龙柱八根,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雕艺术品。该殿高约19米,平面布置近似方形,面宽七间(26.83米),进深六间(21.2米),晋水由殿基涌出。殿四周建有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下显得十分宽敞。殿内现存宋代彩塑41尊,后补塑像两尊,共43尊,是晋祠三绝之一。唐叔虞之母邑姜居中而坐,神态庄严,雍容华贵。排列在她两旁的侍女手里都拿着侍奉的东西,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各像比例适度,衣饰艳雅,体形丰润,神情各异。虽经明代重装,但仍不失为宋塑中杰作。

在圣母殿南面,有难老泉亭,晋水主要的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汩汩流出。难老泉号称“天下第一泉”,泉水清莹明洁,常年不息,故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为名。泉水常年保持在179℃,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历朝历代的文人多吟诗赞美,“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便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咏晋祠的名句。

水母楼位于难老泉亭西面,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楼为二层五开间,楼下石洞三窟,中间一窟设一尊铜铸水母像,端坐于瓮形座位之上。楼上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神龛两侧有八个侍女塑像,体态优美,造型别致,也是宋代彩塑中难得的艺术佳品。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位于圣母殿左侧的周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已有3000年树龄,至今仍然生机勃勃。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让人留连忘返。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