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听话?

如题所述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建议来帮助家长们让孩子听话。

1. 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为孩子的家长,要先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言行一致性,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对规则的尊重和挑战。这样他们会更有动力去模仿父母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框架。

2. 言出必行

如果家长许下了承诺,要尽量兑现。如果答应孩子准时完成某项任务或者采取某项措施,那就一定要兑现。如果失信了,孩子会产生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有可能影响你们的关系,甚至会让孩子变得不道德和无耻。

3. 限制电子设备使用

长时间的电子设备使用,特别是在孩子睡觉前或在家庭聚餐的时候,会影响孩子的听从和合理沟通。限制孩子的电子设备使用,能有助于孩子与家人产生更密切的互动,在家里形成规矩,同时孩子也会慢慢地养成较好的习惯。

4. 符合孩子的要求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偏好,并穿越制定约束和调整规则的时候,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现阶段和特点。如果安排太多的业余时间活动、让他们太忙、压力太大,或是过多地严厉约束孩子,都会引发孩子逆反情绪甚至反叛心理。

5. 接纳、理解和关注

当孩子的情绪出现不稳定或是对某些事情产生不满的时候,家长要尽可能地接纳、理解和关注孩子,而不是强行抑制、排斥和嘲笑。和孩子平等地交流、考虑家庭共识和约定,让孩子在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期望。

让孩子听话需要家长们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作为家长,如果能够遵循上述建议和方法,并关心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发展,相信一定会让孩子乐于倾听,并产生亲近和欣赏的心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0
在孩子的教育上,越来越多的人都强调尊重孩子,强调与孩子平等对话,反对打骂孩子,很多家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生活中,改变打骂模式,采用与孩子讲大道理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并自认为很尊重孩子。

事与愿违的是,不少家长发现,越与孩子讲大道理,孩子反而越不听话。几天前,有一个家长对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他7岁的儿子非常叛逆,不让他做什么,他偏去做,比如他们住的小区没有电梯,每次下楼,他非要用手扶着楼梯栏杆,往下蹭着走。跟他说过很多次,栏杆不干净,他就是不听,每次都弄的手非常脏。

起初还耐着心给孩子讲道理,但多次触犯以后,最终忍不住,大发脾气。但当着家长的面,孩子不这样做了,可偷偷下楼的时候,依然这样做!

讲道理

我相信不少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或许没孩子以前,会一直想着,以后有了孩子,绝不打骂孩子,要用道理征服孩子。但孩子开始慢慢长大,才发现,以理服人似乎没有用,最终还是回归到棍棒教育。

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于孩子来说,一些道理他们或许能说出来,但却并不能理解这些道理的含义,当面对家长用大道理压迫孩子听从的时候,就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思想家卢梭认为: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对孩子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很多人对这句话心存疑虑,如果不用生气、讲道理、感化孩子的教育方式,那该怎么教育孩子?

1、先处理情绪

在发现孩子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家长先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要对孩子发脾气的冲动,然后观察孩子的情绪,平静的与孩子沟通,去探寻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候的情绪,并做到理解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的不平情绪,孩子只有平静的时候,才能认真的听你说话,你的教育才会真的有效。

2、引导孩子思考

相比与给孩子讲道理,我们不如引导孩子自己认识到道理,这样孩子不会感觉到被强迫,同样也更重视自己发现的大道理。这里建议采用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比如有个妈妈每次去卫生间,孩子都不许妈妈去,搞的孩子妈妈每次上厕所,都像是小偷遇到了警察,还得偷偷摸摸的,即便这样,孩子也会大哭大闹。妈妈也尝试给孩子讲道理,但是没有什么用,孩子听不进去。

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尝试了一下,向孩子提问,“妈妈想要尿尿,你希望妈妈尿裤子里呢?孩子尿马桶里呢?”继而又提问“尿尿要去什么地方尿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孩子通过思考,得出了要去厕所尿尿的结论,也就不再拦着妈妈去厕所了。

3、巧妙的设计场景

给孩子讲道理,往往是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孩子只能被动接受,这首先会让孩子产生反感,而且孩子也很难听的进去,再加上语言的抽象性,他也很难理解讲给他们的道理。但如果利用孩子经历过的一些场景,用故事或者动画的方式还原场景,借助场景提问孩子,鼓励孩子思考,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总结出道理,孩子就不会有反感了,反而更愿意遵守自己总结的道理。

4、道理不是只针对孩子

很多家长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自己却不遵守,比如有家长一边跟孩子讲要学会尊重别人,一边当着孩子的面骂路边的环卫工人,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又怎么懂得什么叫做尊重别人?所以在给孩子讲大道理之前,首先家长自身要能够遵守这些道理,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