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目标确定以后,教材就是实现目标的载体之一,并且是极为重要的载体。作为语文教师来讲,只有认清教材的基本功能,才能用好教材,才能达到使用教材所应达到的高度。首先,使用教材,必须认清教材的思想政治功能,注重通过教材的使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态等等,这些同样也是语文人文功能的具体化,也是语文教材育人的语文教材素质观的具体体现。其次,要重视语文教材的学科功能:叶圣陶先生认为,最要紧的是教者学者都要认清楚:教科书不过是个纲领,是宾,真实的事物才是教学的材料,是主。教明白了教科书,清楚了教科书,算不得数。必须学者真个懂得了真实的事物,方才是教者教到了家,学者学到了家。(叶圣陶:《读教科书不是最后目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在这段话中叶圣陶先生明明白白的论述了教科书不是学科的全部,相反教科书在学科中只是处于“宾”的地位,因此叶圣陶提出了“教材是例子”的著名论断,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课本只能当工具看,当手段看。通过这些工具和手段,使包含在里头的种种东西在学生的思想、意识、行动、工作方面起积极的作用,这才是目的,教师要尽责任,就得努力达到这个目的。”《课程标准》同样指出,“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因此,在语文学科中,语文教材的功能应该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语文素养,具有语文能力的一个教学载体,学习教材不是目的,而应该凭借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第三、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相结合。叶圣陶说:“语文课本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工具,同时有一项特殊的使命: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在这里,我不大愿意说‘知识’)这两者不能偏废,而且应当联系在一起……”,毫无疑问,任何文选都是有思想性的,但作为语文教学能讲,还必须通过文选这一载体,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所谓文道结合的原则就是这个道理。第四、教材是例子。比较各个学科,语文课不同于其他的课: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本,材料是一定的,各科的“教学大纲”都规定好了,语文课本的材料是课文,课文实际上是举例的性质,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举一反三,绝对不能就教材讲教材,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举一反三,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形成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要。”讲的道理是一样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