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长征的原因: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的意义:

1、通过红军长征确立了毛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长征的作用:

1、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2、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3、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2
中国工农红军退出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主要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各个苏区同时发起进攻,其中以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展开了第五次军事“围剿”。当时,各苏区红军己经有了四次反“围剿”的斗争经验,广大群众的战斗情绪非常高涨,只要领导正确,善于利用有利条件,打退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统治着中央,排斥和打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把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不了解中国国情的洋顾问李德。李德与博古等人在军事上推行一套“左”倾错误政策。违背在敌强我弱、敌大我小形势下,实行人民战争的作战原则,不适当地要求阵地战和正规战,反对“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弱敌的战略方针,强调红军全线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把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当作是“争取苏维埃在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1934年4月,广昌失守后,他们又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强调以堡垒对堡垒,实行“短促突击”,同强敌打阵地战,拼消耗,使红军伤亡惨重,根据地日益缩小,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红军不得不被迫作战略性的大转移,进行长征。
红一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4年10月开始的,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是1935年11月开始的,1936年7月到达四川的甘孜,与先期到达这里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四方面军会合后,战胜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继续北上,于1936月10月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中央红军在一年中,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实现了空前规模的战略大转移,终于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道路。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中国和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在长征中,红军经历了三百多次战斗,击溃了410个团的反革命武装,爬雪山,过草地,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长征结束时,全国红军虽然由原来的30万人减到3万人;全国党员也只剩下6万人左右,但他们是久经考验的革命骨干。有了这批中华民族的精华,中国革命就有复兴的希望和光明的前途。
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在全国扩大了革命影响,并向沿途11个省的人民宣传,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真正解放的道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团结抗日。红军在沿途播下的革命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长征是战略转移,实际是被迫的战略撤退.在1934年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战斗失利,根据地丢了,没有落脚地了,不走只能被消灭.

希望能帮到你!您的采纳是我回答的动力!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1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必须实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以争取革命的胜利。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3个回答  2020-12-2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