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大道至简,悟在天成。……说的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的道理,认识事情的道理比较容易,而去做或者去实行这件事比较困难。

2、知行合一,得到功成: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实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

3、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长期坚持,自然功成。

扩展资料

大道至简解释:

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诸子百家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知行合一解释: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

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道至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知行合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知易行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4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的道理,认识事情的道理比较容易,而去做或者去实行这件事比较困难。

知行合一,得到功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实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长期坚持,自然功成。这句话叫我想起了励志名句:聪明的人下笨功夫—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傻子精神),能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到最后的人都是伟人。

简单一点就是在这个世上不管做什么事情,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实则不易,只有用自己的真心、汗水、智慧、操守、无私以及做人的品行努力的实践磨炼才有可能功成名就,这才是人间大道、正道。

但是能真正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要不断的反省、鞭策。只有践履德行,做到事上磨炼,才能知行合一。也许,《弟子规》从我们为人处事之基本处着手,传达圣人之训,正是告诉我们这个“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的道理。

扩展资料:

大道至简

意味者“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着“多而广”,大道至简与博大精深是一对矛盾,是一体的两面。大道至简与博大精深是可以转化的,大道至简往往要博采众长,与其他专业融会贯通。仅仅融会贯通又会造成新的“博大精深”。

融贯中西、博采众长只是基础,还不是大道至简,大道至简必须再整合创新,跳出原来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挥动奥卡姆剃刀,剔除那些无效的、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的东西,融合成少而精的东西。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减”就是这个道理。

知易行难

成语解释:解释 知:懂得,认识,明白。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

成语解析:出处 《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知易行难"说,即"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是中国古代认识论里的一个基本观点,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这一观点已深入人心.孙中山认为"知易行难"说对资产阶级革命事业危害极大,在理论上,容易使人坐而论道,空谈心性,不敢或不愿参加实践活动。

知行合一

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道至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行合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3-01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的道理,认识事情的道理比较容易,而去做或者去实行这件事比较困难。”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长期坚持,自然功成。
“知行合一”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近代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论中也倡导“知行合一”,认为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31

第4个回答  2019-12-21
1、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的道理,认识事情的道理比较容易,而去做或者去实行这件事比较困难。
2、知行合一,得到功成: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实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
3、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长期坚持,自然功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