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民歌的舞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台湾高山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和其他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耕种、收获、喜庆节日等,他们都要举行歌舞盛会。高山族的舞蹈淳朴自然,宛如高山原野中的鲜花,姿韵动人,天真烂漫。 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大陆南方古代百越人的后裔,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数千年特别是与大陆汉族移民共同开发建设宝岛台湾的历史长河当中,逐渐形成了富有自己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歌舞几乎充满着高山族人的全部生活,他们为鼓励生产劳作而歌舞,为庆祝丰收而歌舞,在传统的祭祀节日中更是离不开歌舞。高山族人以歌舞抒发感情,以歌舞赞美劳动,赞美生活。早期的台湾高山族舞蹈,往往都是以熊熊篝火为中心,群集饮酒,酒酣则歌舞并作,众多舞蹈者携手围成圆圈,边舞边唱,显示族群团结的力量,展现人们快乐的心情,舞蹈动作通常都是有节奏地跺脚、跳跃、摇身、摆手等。
高山族舞蹈也是他们劳动生活的生动写照。历史上,台湾高山族同胞是一个善于狩猎和捕鱼的民族。再现自己狩猎和捕鱼生产活动的舞蹈动作,就成了高山族舞蹈的重要内容。如高山族舞蹈中有先退一步,然后双脚向前跳去的动作,这些动作便是在模仿战斗中或狩猎时的进攻姿态;另外,双脚并拢半蹲,向前后左右跳动,同时双手下垂摆动或平举手腕的动作,也是在模仿各种围猎动物的姿态。居住在海滨或岛屿上的高山族,舞蹈中则往往表现捕鱼的情景。如兰屿岛上雅美人的舞蹈中就有模拟划船的动作。这些具有狩猎和打鱼劳动过程的歌舞,再现了台湾高山族独特的民族生活。
高山族舞蹈也有表现大自然的内容,如群舞时,双脚有节奏地缓慢向一旁移动,双手垂放在身体前方有节奏地轻轻摆动,仿佛一条大河滚滚流动着,形象而真切。
明末清初,随着大陆汉族移民的到来,汉族的银饰、铜铃等装饰品又极大地丰富了高山族的舞蹈。早期高山族的民间舞蹈,手臂动作比较简单,有了银饰、手铃之后,舞蹈动作上便着意增多了手臂的动作,或摆动或甩动,如阿美人在跳舞时,腰与手足都挂铃铛,铿然作响,契合节拍,乐趣无穷。阿美人认为跳铃铛舞,可以逢凶化吉,带来好运和希望。
高山族舞蹈的动作比较简单,节奏特别鲜明,具有明显的原始舞蹈风格。高山族人将内心的喜悦全部倾注在歌舞之中,内在节奏体现于外部形体动作上,形成一种颤动的舞蹈律动特征,结实有力,具有一种天真烂漫、热情奔放的动人美感。 歌词:
娜依鲁哇嗬依呀娜呀嘿,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啊....啊....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是永不分呀,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娜鲁弯哆依呀娜哟,
嘿依呀嘿娜鲁哇弯哆,
依呀娜呀嗬嘿哟,
嗬依娜鲁弯哆,
依呀娜呀嗬嘿哟。
娜呀依呀嗬嘿哟嘿嘿嘿嘿。
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啊....啊....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是永不分呀,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娜鲁弯哆依呀娜哟,
嘿依呀嘿娜鲁哇弯哆,
依呀娜呀嗬嘿哟,
嗬依娜鲁弯哆,
依呀娜呀嗬嘿哟。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是永不分呀,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高山族的民歌十分丰富,传统的高山族民歌以歌颂劳动、歌颂祖先和歌唱新婚、会饮等为主题,朴素而鲜明地表现了高山族人的劳动生活和爱憎情感。现代的高山族民歌则多表达生产劳动和斗争,恋爱和婚姻,舞曲和生活歌,怀念家乡歌和童谣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