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基山的历史传说

如题所述

《湖广通志》记载,曾因晋代郭璞在“磨基山”结庐而得名“郭道山”。而在此前不知何时“磨基山”已被称为“孤山”。这是“磨基山”最早的人文称谓,并一直延续至明代,据说是因孤峰临江而得名。
相传晋代葛洪曾在夷陵孤山炼丹。旧志记载:孤山改称“葛道山”,是因相传葛洪在此炼丹之缘而得名的。这些都是“磨基山”有文字可考的称谓。与葛洪、郭璞同时代的,还有袁崧,他曾经从孤山斜坡登上山岭,“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
不知何时又流行一种传说,说是在孤山的山底,深埋着一副仙人留下来的金磨子,于是“磨基山”由此得名,当然也有称“磨子山”的,但要数“磨基山”称谓流传更广更久,一直流传至今。也有不少宜昌市市民称“磨基山”为“磨矶山”或“磨叽山”的。“磨矶山”自然指山形似磨,山脚临江,“磨叽山”则是“磨矶山”的谐音。  进入清代,尤其是随着开埠,市区便开始大规模向古城外拓展,形成了以解放路、二马路一带为标志的近代城市景观。1930年12月夷陵古城被拆除,市中心区连成一体,发展至今。此间,来宜外国人逐年增多,他们一见隔江相望的“磨基山”,就仿佛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有人便称之为“金山”。20世纪初来宜的美国人盖洛,就曾说过宜昌对岸那金字塔似的大山,十分壮观,使人印象深刻,他还讲了一段有关“磨基山”的传说。到上世纪30年代,《中华现代新地图》中的《宜昌市街图》干脆就将“磨基山”称为“金字塔”。  “磨基山”见证宜昌历史,宜昌历史为“磨基山”注入人文内涵。自“晋代三贤”后,磨基山便成为夷陵古城的胜迹。历代的文人墨客争相攀援登顶,吟诗作文,仅《宜昌府志》上记载的诗篇就有11首。这些诗篇的作者在领略孤山风光之余,触景生情,怀念故人,感叹人生,使孤山的人世情缘传承延伸,文化积淀增厚添彩,成为宜昌历史文化的重要宝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