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挺有气势的高考作文

如题所述

高三学生在考试中下笔最慎重的就是作文。因为作文的得分直接影响全卷的总分。为此,不少学生都是力求稳定。多数阅卷老师在总结高考作文评卷情况时也说,四平八稳加书写漂亮,得分不会低。值得肯定的是,稳是写作的基础和大局,不可忽视。那如何求得作文的稳定呢?第一:标题稳。尽可能把作文话题包括进来。例如2002年全国卷作文材料中有这样一段引言,“也许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根据这段文字,结合话题“心灵的选择”,可拟题为“面临心灵的选择”或“触动心灵的选择”,甚至“生死抉择”也可。拟题尽量不要与话题毫不沾边,也不要太长。第二:观点稳。即观点要正确、常见,即已得到世人及社会的公认,不要搞奇谈怪论,与公论背道而驰。这样立意,虽无新意,但至少是正确的。其实,在高考作文中,绝大多数的作文所表达的观点都是常论。第三,举例稳。事例是充实内容和论证观点的证据,议论文中必不可少。举例如无新鲜材料,不要生造、臆造,因为这样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因此,所用事例只要切合话题,经典材料同样具有说服力。第四:语言稳。虽然文章的立意占据了作文的主导位置,但语言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学生在作文中遣词造句要明白通顺,不搞生造词语,少用僻字长句,这样可以减少语病,消除歧义。不要为单纯追求语言的文采而忽略了语言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第五:文体稳。近几年,话题作文提出“文体不限”,为学生选择文体放宽了范围,但不能无规无矩。学生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最稳定,平时也训练有素。看近几件高考优秀作文,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这两种文体。至于连自己平时都没有训练过的文体(比如独幕剧、诗歌等),就不要拿到最重要的高考考场上来演练。能用诗歌写作并得高分的同学毕竟是极少数,况且还要加上运气的因素。第六:首尾稳。拟好题,起好头,是良好的开端,结好尾是圆满的一笔。这里所说的“好”是指切合话题,紧扣中心。开篇不要去故意拐弯抹角,这样容易远离话题,而应早切题,早点题。结尾不必画蛇添足,可以重申观点,照应开头,略有深化。第七:结构稳。议论文的经典结构尽可用到高考作文中去,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也多为此结构,阅卷老师没有理由反对“学以致用”。记叙文的结构安排也尽可从课文中学习并派上用场。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中的倒叙法,《荔枝蜜》中的先抑后扬法。这些经典构思方式,学生较熟悉,运用起来并不困难。总之,作文求稳是保住基础等级分的坚石,是作文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更是稳中求得发展分的前提。

写就考场高分作文是每一个莘莘学子的追求。高考(微博)作文怎样得高分?双十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许序修老师认为,重视“把握规律与灵活变通”、“辩证思维与联系实际”、“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这三方面,高分作文就不是梦想。
  把握规律与灵活变通
  高考作文命题,万变不离其宗。一般来说,高考作文命题与当代文明发展的进程关系甚密。仔细分析,考的无非是“自己与自然、社会、他人、未来的关系,及由此体现的人生价值取向问题”。
  如今年厦门市第一、二次质检的作文命题《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前行的力量》,考的便是自己的生活、生存、人生的努力、追求、奋斗的呈现方式与自然、社会、他人、未来的关系问题。
  省质检的作文命题《有益与无益》,便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辨作出理性推断,进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取向的问题。据此,考生考前如能潜下心来,好好思考这些问题的方方面面,具体、细致、认真地改好写过的作文,并在高考作文时举一反三、灵活变通,无论面对何种命题,审题立意就有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作文就会纲举目张、成竹在胸了。
  辩证思维与联系实际
  具体题目具体分析。近期盛行的作文命题多是思辨型题目,如“有益与无益”、“常与变”、“勇与畏”等,近期报刊上思辨型的文章也不少,如《“键对键”取代不了“面对面”》《“天眼”与 “心眼”》《“老实人”与“老好人”》等,这些题目,都需要辩证分析。
  写 “有益与无益”,不能简单地推断哪是 “有益”,哪是“无益”,而应一分为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问题,从而得出合乎事实及规律的价值判断。有的事情表面上看是“有益”,实质上是 “无益”,同样,有的事情表面上看是“无益”,实质上是“有益”。
  写“常与变”,应该意识到遵循规律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灵活变通并不意味着可以违背规律,只有遵循规律与灵活变通才能更好地获得进步与发展。
  写“勇与畏”,就要意识到“勇”不是无视自然、无视规律、无视历史、无视事实、无视生命,逞无知鲁莽之勇,畏不是屈服邪恶、屈服假丑、屈服腐败、屈服强权、屈服残暴,呈懦弱无能之畏;勇应该是实事求是,嫉恶如仇,公正无私,直面缺失,坚持正义,捍卫真理之勇,畏应该是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历史、敬畏真理、敬畏法律之畏。
  写厦门市第三次质检的作文题对“最时代”的看法,应认识到任何时代,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以“最”自居,当是虚夸不实之言,是当前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等社会流行病的体现,同时也应看到,对“最”的追求,也是一种时尚的表现,反映了当今人们趋利逐好的感性化、理想化流行趋势。这样辩证思考,完善、深化认识,才能写出有水平、有品位的作文。
  辩证思维还要联系实际,使文章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有个学生写厦门市质检“前行的力量”的材料作文,在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抑或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表明,单纯靠一种因素都无法决定“前行的力量”,“前行的力量”受多种因素制约时,举“5·12”大地震灾后复建的例子,作文写道:“‘5·12’大地震灾后复建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诞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同心戮力,离不开各对口援建单位的鼎力相助,这就是地震灾区前行的力量,也是中国人民前行的力量。”这样联系实际,理性思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显示了语言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作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写自己熟悉的,体验充分的,反复消化的,认识深刻的东西,这样写来才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自然流畅,得心应手,无论抒发情感还是阐发见解,都能体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所不为”就是不写自己不了解、不熟悉、认识肤浅的东西。即使命题较为宽泛抽象,离自身的认识实际较远,也要尽力将其具体化,使其符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认识。如果不切实际,不顾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搬硬套,机械拼凑,必定会弄巧成拙,既写不出自身的特点,又写不出自身的水平。只有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才有可能写出真切感人、至情至理的好作文。
  有所为有所不为还表现在另一方面,“有所为”是指要重在深切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的锤炼。这种锤炼源于对社会现实的细致观察和细腻感受,源于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经常性的客观剖析和逻辑推断,源于对日常生活厚实的情感和思想积累。考生考前有必要多看报纸,关注一些重点热点问题,如“江苏四个部门搬不走一块楼板”、“北京五顶大盖帽管不住一条狗”、“我国十几个部门管不好一桌饭”等,尽量产生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判断。
  目前厦门市的建设如火如荼,考生也可抽空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厦门以至中国前进的脚步,生发新的感受和见解,由此打开视界,开阔胸襟,丰富体验,这对高考作文是大有裨益的。“有所不为”是指不要刻意地追逐应试作文的技巧。没有深切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再好的技巧也是白搭。
  如有一篇写《思考与质疑》的作文,结尾写道:“人类借助思考和质疑的力量,便可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时代,从地球时代到月球时代,从月球时代到宇宙时代,要使这一个个时代成为现实,离不开思考和质疑的力量。所以,人人学会思考和质疑,就能涌现层出不穷的发现和发明,就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从而造福于人类,造福于未来。”
  这样视野开阔、立意高远,迸发着思想光芒的结尾,岂是了无思想、空有技巧者所能写得出来的。内容决定形式。实际上情感丰盈思想深刻的人,作文的技巧必定也高超,写出汪洋恣肆、才华横溢、优质高分的作文更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也是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21
教你教你,一般人我不告诉。 我不知道你是男生还是女生,首先你最好多看一些伤秋感伤的东西,女生就看悲剧小说好了,呵呵,不是叫你写小说,是看多了,就会有一种感伤的氛围,文笔自然而然就有种,很不一样的感觉, 当然,看小说只是调剂,我劝你千万不要套作文,积累很重要,你会说没时间啦,在教你一招,看写名家的,史铁生的,沈从文的,套用几句啦。 然后是写作上的技巧 1多用叠词,就是重复的语句,比如说写一个人,他是多么的不甘,命运悠悠转了一个圈,无情划过,划过,留下的只是满目的不甘,可是不甘过后呢,他没有自甘堕落 乱写的,但是用了叠词就不一样了 2当然就是要有一些比较奇怪的用法 比如说写李白,不要写李白,写李太白,呵呵,老师就感觉好 同样写陶渊明用五柳先生之类的 3举实例的时候要多留悬念,一直用他啊,他啊,最后再说他的名字 4结局是在不知道写啥了,套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启迪啊,多用这是一场生命的救赎啊,云云 5偶尔冒两句古文显摆一下很必要,其实古文的积累一般的名言默诵就够了,就是要学会用,偶尔自己琢磨琢磨 6有时候词语的转化很重要,比如海棠花落了,可以影射某个才女的离去。 ····一大串描写后,墙角的海棠,静静得等候,花瓣落了满地,满目的沧桑,绯红的,淡红的,最终是剩下枯萎的黑,黑的如此沉寂,如此绝望 好了,我也是高三的了,我们是经验探索,但是这种写法要拿很高的分很难,因为还要参杂真情实感很重要,所以有时候淡然的语言,真诚的情感也很重要,但是你的题目是气势吧,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