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中国的实际提高公众的政治参与水平

如题所述

  在我国,网民通过网络途径,大大提高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范围和程度。其中,政治参与成为体现网络功能的一大特点。数据显示,在我国网民网络使用率最高的功能中,网络新闻、即时通信等,超过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娱乐性功能。而这几项占前位的功能,都与网民的政治参与活动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网络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条新兴重要渠道。

  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网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1997年《人民日报》开通网络版,表明中央已意识到网络在政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2001年初,中央首次提出要积极利用网络传播为政治服务的观点。此后,各级各类的政府网站相继建立。2005年“两会”期间,在“向总理提问”的网络互动中,网民踊跃参与,短短4天就汇集了近1300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农业、国企改制、反腐败、科技、教育、再就业、国家统一、外交等政府工作的多个方面,显示了公众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巨大热情。由此可见,网民的政治参与正在成为我国民主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但是,网民政治参与也引出了不少忧虑。一些专门的研究者在肯定网民政治参与对拓宽民主渠道具有积极意义的前提下,也指出了网络政治参与中可能发生的无序化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负面影响。这样的看法,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直白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在网民政治参与的动员、组织和管理上确实存在一系列困难。

  因此,在网民政治参与问题上,既不应简单地强调管制、压制乃至“打击”,也不应“放任自流”或者只是一味的推崇鼓励。最佳的选择,是寻找出政府治理与网民政治参与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互动是一种双向模式。在政府方面,重要的是营造鼓励网民政治参与的社会氛围,创设网民政治参与的管道,提供网民政治参与的法律以及制度规范和保障,以此来提升网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在网民方面,重要的是探索政治参与的途径,提升政治参与的能力。

  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提升网民政治参与能力可以加以努力的:

  第一,应努力寻找有序化的政治参与途径。网民要充分利用制度提供的参与管道,使个体参与向群体参与靠拢,使碎片化参与向整体化参与转变,使自发性参与向组织性参与提升。对待网民政治参与现象,要走出两个认识误区。首先,视组织化的网民政治参与为险途,担心组织化就不免失控。其实,组织化正是有序化的前提,善于动员和组织网民政治参与的政府,才能将网民政治参与纳入有序治理的轨道。其次,视网民政治参与为取决于自由意志的个体行为,以为网民政治参与可听凭随心所欲。殊不知,自由化乃是有序化的大碍,而有序的网民政治参与才能真正起到影响政府决策的作用。

  第二,应追求利益诉求有效性的目标。网民政治参与的实质是利益表达,利益是网民政治参与的动力。利益表达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益;既包含物质的需求,也包含精神的需求;既体现自身的价值,也体现社会的取向。网民政治参与的目的不是仅为获取人机对话的自我满足,而是公民介入社会的价值体现。因此,必须超越个人的局限,克服狭窄的视域,努力通过网络的政治参与,达到有效实现利益诉求的目标。

  第三,应增强信息分辨能力,防止盲目参与。网民政治参与首先需要信息来源,在被描述为“信息轰炸”的时代,人们很难不受“信息伪造”的伤害。这样的“信息伪造”可能是一些虚假信息,也可能是一些带有恶意的信息,政治参与的网络环境也不可避免地经常会受到污染。这就一方面要求政府必须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切实保障;另一方面,网民也需要提高警惕,避免政治参与的行为偏失。

  第四,应将热情和理性相结合,避免情绪化的宣泄。网民积极进行政治参与的热情必须充分肯定。然而,既然是政治参与,网民就应该注重自身的政治修养,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在网民的政治参与中,网络的虚拟性不能成为逃脱社会责任的掩蔽,网络的直白性不能成为情绪宣泄的工具,网络的即时性不能成为影响秩序稳定的引子。网民政治参与的理性程度,是网民政治修养高低的衡量尺度。网民的政治修养包括政治参与的话语使用、国家认同、道德规范、民族情感、舆情知识等,它是一项全面的训练。因而,热情加理性,才能使网民真正提升政治参与的能力,提高政治参与的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