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水字怎么写

如题所述

水,甲骨文 像峭壁上落下的液滴。 有的甲骨文像崎岖凹凸的岩壁两边液体向下流泻飞溅的样子。 有的甲骨文像山涧。(造字本义:从山岩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水,金文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崎岖岩壁的形象淡化为流动的曲线。水,篆文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水,隶书 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表示岩壁的折线简化成一竖,将篆文的四点液滴形状连写成 ,泉流的象形特征由此消失。在甲骨文中,动态的流水一般写作纵向的或,静止或漫流的水通常写作横向的(参见“昔”* 、“益”* )。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 ;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 ;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的叫“江”。 水,楷书 水,行书 水,草书 水,标准宋体 汉字“水”的字形演变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7


看看吧,上面一行是木字,
中间一行是水字,
下面一行是山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13
古代的水字有不同的写法,包括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等。
在甲骨文阶段,水字左边的弯折像征峭壁,右边的两竖列六点像征落下的液滴。发展到金文阶段,字形大致与甲骨文一致,但有了更多的变化。篆文则在承续金文字形的基础上,作了些变化,4点变得更修长柔软。发展到隶书阶段,其字体变化较大,把篆文表示岩壁的折线简化成一竖,把篆文的四条液滴形状,两两连写,至此,象形泉流的特征就消失了。
以上是古代水字的一般写法,具体还需要根据历史时期和地域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