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历史发展

如题所述

元代蒙古人对工匠的重视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征战中,对工匠的保护和征调,使得阿拉伯掐丝珐琅技术得以传入中国。元蒙统一后,这项技艺更加受到重视,如蒙人合赞,不仅精通多种语言,还掌握了包括珐琅制作在内的各种技艺,显示了珐琅艺术在当时的高雅地位。


早期的掐丝珐琅主要服务于皇室,技术尚不成熟,生产规模有限,产品种类和装饰风格保留了阿拉伯艺术特色。明代初期虽然逐渐被朝廷接纳,但真正受到文人和商贾的青睐是在明代晚期。明代掐丝珐琅器造型和纹饰相对简单,釉色单一,品种有限。


到了15世纪,掐丝珐琅工艺有了显著进步,品种丰富,釉色艳丽,工艺技法也更加精湛。明代晚期的掐丝珐琅器物种类繁多,既有宗教用品,也有日常生活用品,纹饰图案丰富多样,借鉴了多种传统工艺手法。然而,清代早期的掐丝珐琅制作并未达到巅峰,康熙时期虽然设立了珐琅作,但由于技术转移,掐丝珐琅数量少且品种单一。


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模仿前朝器皿,还创新制作各种实用和装饰性器物,纹饰繁复,珐琅颜色丰富,技术娴熟。乾隆以后,随着国力的衰落,掐丝珐琅的制作逐渐式微,作品数量和艺术价值都有所下降。


扩展资料

掐丝珐琅,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使用其他金属做胎的,如金胎掐丝珐琅等。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也称为掐丝珐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