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会计学基本原理识别IPO

如题所述

1.管理层不会轻易稀释股权,外部投资者入股难度较大。
上市意味着原始股东手里的股票一夜之间翻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管理层怎么会轻易让别人来分一杯羹。遇到那种满大街叫卖的原始股,你还是洗洗睡吧。
2.正在清理或已清理三类股东,或本身就没有三类股东。
按照证监会要求,拟上市公司必须在申报前清理三类股东(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但股转系统对资管类产品投资新三板企业是认可的。这就造成资管类产品大量进入新三板的现实。
目前,官方尚未发布文件,拟IPO企业是否要清理三类股东是一个“暧昧地带”。
对拟IPO企业同样如此,遇到三类股东这件事上态度暧昧的,你就要小心了。真正下决定冲击IPO的企业,为保险起见,在申报前往往会跟清理资管产品类股东断绝关系。而处于观望状态或纯粹做样子的企业对待三类股东,往往比较“暧昧”。
当然,也有部分拟IPO企业,在赌政策不会对清理三类股东做出严格要求。
3.正在解除或已经解除对赌,或本身就没有签署过对赌协议。
证监会明确指出五类对赌为上市审核的禁区,必须在上市前理,这五类对赌为:上市时间对赌;业绩对赌;股权对赌协议;董事会一票否决权安排;企业清算优先受偿协议。如果不及时清理或将导致无法过会。比如丰林木业,公司就因未清理涉及到股权转让安排的上市时间对赌协议而导致上会被否。
4.经营稳定,财务稳健,有足够的造血能力。
IPO排队期间是不能进行股权融资的,而且排队时间都很长。如果企业不具备持续的造血能力,那么排队期间的日子过得会比较艰难。
5.财务指标符合IPO标准。
业内要求,创业板上市的净利润要达到3000万以上;主板、中小板的净利润必须在5000万以上。这是一条简单粗暴的标准。
6.IPO辅导期不会太长,一般不超过3-6个月。
超过这个期限的企业,要么是故意拖延,要么就是有问题迟迟解决不了。对这样的企业需要警惕。
7.高薪(甚至给丰厚股权)聘请资深董秘,以及其他重量级高管。
夸张点说,董秘的人选关系着上市成败。董秘是企业与股转系统、主办券商之间的指定联络人,肩负着公司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组织筹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等重要工作。从企业对董秘人选的态度中,基本可以看出管理层对IPO的态度。
8.在申报IPO材料之前,做市转协议,二级市场成交量忽然放大。
在申报前,企业一般会由做市转为协议,一方面是方便三类股东、做市商、国有成分股顺利退出,同时也避免新的三类股东进入。这时在二级市场上,成交量会异常放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