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为什么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

如题所述

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生命体?因为生命的延续是一个不会终结的任务,也没有一个方案可以保证生命个体能面对任何情况都能延续,所以尽可能的发展出更多的不同个体和不同形态,以求各种情况下都能有延续的机会,这就是整个生命系统的智慧所在。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细菌保持亿万年也不曾改变,因为它们就是生命延续的方案之一。
扩张性是生命体的本能,人工智能和硅基生命体,生物机械人都是地球生命体系发展扩张的方案选项。
智能系统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自动机阶段”。也就是:感知环境变化,并对未来做出预见,进而预设系统的反应。在这一层包含了:感知、认知、记忆、识别、思维、逻辑。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者的认识都还是局限在这一层次。
第二层是“意识阶段”。智能系统的认知和预见会产生错误,从而导致行动失败。为了能从失败中学习经验,系统需要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和为什么会这么去做。这时系统就需要将认知的对象指向的系统自身,“意识”就出现了。意识是认知系统将认知对象指向系统自身的过程和结果。意识的一个结果就是形成了“自我”与“非我”的概念区别。系统意识完善水平与系统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密切相关。意识形成的一个触发机制就是出错和需要分析错误原因,所以说意识系统也是一个能够包容错误和纠错的系统。而很多研究者心目中的智能系统是不容出错的,所以他们无法认识到第二层次。
第三层是“信仰阶段”。深入研究认知和预见为什么会产生错误?任何系统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对无尽时空的认知和预见,所以,系统只选择与当前目的相关的东西的。但是什么是当前目的相关的,做出这个判断需要有知识和信息来支持,在没有足够信息和知识之前,只能是试错。很多情况下无法从逻辑上发现错误,只能通过行动来检验。如果说,行动中某个环节与预见的不一致,那么系统是调整方案试图继续完成行动,还是彻底放弃当前行动呢?在没有足够信息和知识来做出分析判断的时候,是坚持行动?还是放弃行动?这就是意志与信仰的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9
人工智能永远都不会超过人,因为主体是人。人类目前的研究成果人工智能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我相信十年后一定会很厉害!但是,我要说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智能,一种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新物种,我大学毕业论文的课题是关于神经网络的,懂这门学科的人都知道当人工智能变为智能意味着什么——他会独立思考!人类历史告诉我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用鲁迅的话说“翻开历史,每一页都写着吃人”,人类不会停止对人工智能的开发,终有一天会创造出另一种生物——智能生物!对于你提问的会不会取代人,那的确不太好说,如果根据黑暗森林法则讲是会的,不过由于他们是基于人类社会出现的新物种也可能不会对人类赶尽杀绝
第2个回答  2018-06-29
电脑以它惊人的“记忆力”、敏捷的运算速度、精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的部分思维能力,但是,它只能接受人脑的“指令”,必须由人预先把思维过程加以形式化和符号化,以一定的信息输入电脑,它才能工作。二者的程序总是人脑的思维在前,电脑的功能在后。人类思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日新月异,每当人类把新的知识输入电脑时新的思想会在人脑中萌发。可见,思维模拟并非思维本身,人工智能是本来意义的人的智能。
第3个回答  2018-06-29
人工智能仅仅是人类大脑思维“功能”的强化和延伸,就如同汽车是人类奔跑行走“功能”的强化和延伸一样,人类自己的“功能”永远不可能成为或者取代人类追求自己生存意义的“需求”。更不用说是人类为了强化“生理功能”而制造的工具或机器了,强化了人类“功能”的机器不可能取代人类,但是人类却可以借助这些强化的“功能”消灭人类自己。比如核武器,人工智能军队,各种高科技现代化的非常规战争设备等等,人类自己弱肉强食的战争才是人类被消灭和被取代的根源!
第4个回答  2018-06-29
人类在这里是泛意词汇,人工智能已经取代了人类的某些工作,这已经是不需要争论的事实了。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更清楚的描述为:为什么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某些意义。这里的这个意义两个字,也可以说成“东西”,“功能”,“价值”,“特征”,或者“性质”等等。但一般来讲,这里最重要,描述性最准确的还是“意义”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