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自己思念他人却写成是对方思念自己,这是什么手法

如题所述

这是主客移位的手法。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古代诗歌在写人、叙事、状物抒情的过程中直接转主为客、因实入虚,或者先从写己方的状况起笔再逆转为写对方的状况,而起到表意丰富、抒情宛转、韵味深远的效果。这种构思方法常见诸思乡、怀人、送别等类诗中。

扩展资料

“主客移位”的经典诗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释义: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解析: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主客移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1

这种写作手法叫对面落笔,又称“对写”、“主客移位”、“对面著笔”、“巧用曲笔”。

一、含义: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这样,就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二、对面落笔的构思方法。

1、是要立足诗歌的篇章整体,看清抒情主体;

2、是通过品读诗句,看“对面”具体指涉为谁,“对面”与抒情主体、与叙述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3、是整体阅读,领会诗人用对面落笔的方法所抒发的情感内涵。

扩展资料:

杜甫《月夜》对面落笔赏析: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1、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2、赏析: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参考资料:百度汉语-月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2-18
对面落笔,我们高考的时候还是没有具体说法,我们老师就这么喊得。
所谓“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这样,就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像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全诗通过对面设想妻子望月怀人,女儿稚趣无知来烘托诗人对妻女的忧虑和牵挂,中秋怀人之中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_2lJsO0cKgBJoCEsfL6t4dKS3XoLY06JFjlG4E3sT__Q8Y3yfbatM1m5Mg5sJbhgO5IYVv3RIugw_GJ1_StW_a
(希望采纳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2-17
反语,不说自己想念对方,却说对方在想念自己,这正是自己强烈想念对方的表现。
如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明明是自己思念亡妻,却写尽梦中妻子思念自己的情态。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1
这种方法,目前在语文上还没有给具体统一的名称,有说“对写”、“主客移位”、“对面著笔”、“巧用曲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