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逃逸司机要怎么处罚?

如题所述

您好,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有两种情况:
1、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
2、弃车逃逸,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人逃离事故现场。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一种性质十分恶劣、情节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为此当事人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严重后果。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终生禁驾。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据刑法规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新法加大了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力度。
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刑法理论上认识不一,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罪后表现说”,认为交通肇事后又逃跑和受重伤的被害人后来又死亡,这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逃逸是交通肇事行为的继续,死亡是重伤后在特殊情况下的必然结果,行为人对被害人可能进一步引起的后果可能有希望或放任之心,但这一心态没有与进一步的行为相联系,也就没有独立意义,或者说,逃逸的实质是行为人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结果进一步加重的条件;
二是“独立行为说”,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因此应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按吸收犯处理;
其三是“分别情况说”,认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如果是在过失支配下进行的,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犯罪行为。如果是在新的放任的故意支配下进行的,就是一个独立的犯罪行为。
以上就是为您带来的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理方法,在此,我也提醒广大司机朋友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要立即停车、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千万不要选择逃逸,逃过一时,是不能逃过一世的,最终逃不了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3

《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三条规定:对肇事逃逸的,对驾驶人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记12分;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致一人死亡或三人重伤以上,负主要或全部责任)的,将被判处3-7年有期徒刑。如果因逃逸致使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扩展资料: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交通事故逃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3

《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三条规定:对肇事逃逸的,对驾驶人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记12分;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致一人死亡或三人重伤以上,负主要或全部责任)的,将被判处3-7年有期徒刑。如果因逃逸致使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拓展资料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拓展资料:

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6-09
逃逸的定性是明知事故发生,为了逃避赔偿责任或者事故责任、处罚,离开现场。
关键点在于明知事故发生和离开现场,目的的话只有你自己知道,后续无法再去查证了。
为什么这么定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事故发生,事发当时你其实是喝酒了,你一想,先走吧,不然交警来了酒后驾驶证没了,醉酒的话还要判刑。然后第二天再来处理事故,无论什么科技手段都没办法来说你当时体内酒精含量是多少了。如果达到醉酒的话你还要判刑,而现在给你按逃逸处罚就是驾驶证扣12分罚款,并可以处以15天拘留。
你现在说当时的目的是因为觉得对方讹你,那是否碰瓷这个行为并不是由你定性,你觉得有问题的情况下应当报警,让交警来判断,或者你有急事的情况下,应当和对方沟通好,互相留好电话,之后再来处理,对方不同意只有先报警。
作为驾驶员没有新旧之分,你只要上路,都是驾驶员,都应该遵守这样的程序。你与对方协商解决这是事故赔偿达成协议,但你的行为定性及处罚,这是警察与你的事,是两件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