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的肢数是怎么确定的?

如题所述

在钢筋工程中,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 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

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扩展资料:

形式:

目前应该是使用的四肢箍形式是大箍套小箍;尽管两个双肢箍交错布置(等箍互套)曾经有过使用,但是大箍套小箍能够更好地保证梁的整体性。

在03G101-1标准图集中明确规定,复合箍筋应采用大箍套小箍,“应"就是“必须”的意思,尽管在11G101-1中没有强调“大箍套小箍”,不等于说多肢复合箍筋不应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平法推广,“大箍套小箍”已经深入人心。

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式中 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 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双支箍  百度百科--四支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