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会计期间的前提是

如题所述

会计分期的基础

会计分期也称“会计期间”,其基础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期间是指在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期间。一个会计个体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其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一般情况下,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考虑停业、破产、清算或大规模削减业务等因素,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如资产能够按计量基础计算成本,费用能够定期进行分配,负债能够按期偿还,否则正常的核算就无法进行。

会计期间可以分为

、会计月度、会计季度及会计半年度。具体日期如下:

1、会计年度:从公历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结束。

2、会计月度:从每个月的1日开始,到每个月月末最后一天结束。

3、会计季度:每年的1-3月、4-6月、7-9月、10-12月作为会计季度。

4、会计半年度:每年1-6月,7-12月作为会计的半年度。

会计期间是指在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期间。会计期间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会计年度也是财政年度、预算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会计核算的前提依次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空环境等所作的合乎逻辑的推断,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础或先决条件,也是人们对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规律的认识范畴.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

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第二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条件.

货币计量,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

会计核算的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进行核算的方法.所谓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在设计会计制度时事先规定这些项目,然后根据它们在账簿中开立账户,分类地、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反映由于各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类型的会计指标.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称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

填制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凭证必须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只有经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根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登记账簿就是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纪业务,序时、分类地记入有关簿籍中设置的各个账户.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并定期进行结账、对账,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有系统的会计数据.

上文介绍了会计核算的前提依次是什么,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具体的含义和会计处理上文都有介绍,小编在此提醒广大会计朋友做账交税非常重要.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人员一定要重视起来.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全部内容了,非常感谢你的阅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