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三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如题所述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这个节日是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的日子。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同时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携咐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对歌谈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打铜鼓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侗族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种节”、“讨葱节”、“花炮节”。侗家传说,古时他们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了。侗族多于三月三这天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故亦称“花炮节”。
瑶族瑶族的三月三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人们把这天取名为三月三,又名“干巴节”。每年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狩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且烤成干巴带回家,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4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节日当天,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1天,男人们读经书、喝酒、娱乐,姑娘和小伙子们则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树林里对歌、玩耍、谈情说爱。
布依族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贞丰、望谟等地布依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在传统的观念中,为了使全寨人达到“禳灾祈福、寨子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目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北盘江畔的贞丰布依族人民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祭山活动是布依族“三月三”的主要活动之一。祭祀山神要在“扫寨驱邪”之后进行。“三月三”节日的这天,寨里的每户,除了一个男家长去参加祭祀山神活动外,其余老少听到祭山神杀猪前鸣放的鞭炮后都要上山去“躲虫”,也就是躲避各种虫害、灾难和瘟疫。布依族节日“三月三”,已经有了许多变化,成为布依族地区群体性的集会,有专门的歌舞表演,以及其他节日游艺活动。
畲族三月三活动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天举办婚礼。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
黎族农历三月三是黎族人民追念祖先、喜庆新生、赞美生活、追求爱情的传统吉祥节日。1984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和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报告,正式将三月初三定为海南黎族传统节日。这天人们都要早早起床,妇女忙着舂山栏糯米,准备过节食品,姑娘们上山采撷染饭的树叶,男人们则合伙上山放狗打猎,下水抓鱼。家家户户杀鸡买肉备好酒,姑娘们穿上盛装,披金戴银,且歌且舞,欢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节。
相传三月三民间集会的活动地点曾有几次迁移。第一次是在猕猴岭下的高滩坡,此处有一个宽敞的岩洞,洞中石头千姿百态,流水清澈,每年三月三青年男女成群结队聚会于此,欢歌曼舞,喜气洋洋。有一次,正当青年们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云聚电闪,滚雷震天地,石洞崩塌,洞口被堵。尔后,三月三活动地点就迁到昌化江与南谣河汇聚处的长沙滩。第三个地点是昌化江畔的燕窝岭下,迁来此处的说法有二:一说是因雷电劈断了长沙滩的一棵木棉树,一说是为了纪念黎族祖先。日本侵略者入侵海南岛时,三月三的活动就搬迁到离东方乡4公里的波单坡。
三亚、保亭、陵水等地的黎族人民每逢三月三节,人们以猪头、米酒和饭团为祭品,前往三亚落笔洞、甘什岭山洞等地祈求祖先赐平安。通什地区黎族于农历三月的牛日,在亩头家杀猪摆酒席,聚众敲锣打鼓,欢跳祭祖舞蹈,庆贺春天带来的福气,同时为未怀孕的妇女招福魂,祝愿来日生男育女。20世纪80年代之后,其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继承传统活动内容的三月三对歌,黎族传统体育竞赛如弓箭射击、顶杠、打陀螺、爬杆、拉乌龟等,各种文艺汇演以及骑牛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