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实验

如题所述

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为酸碱滴定返滴定法。返滴定法(剩余量滴定,俗称回滴)当反应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时,加入符合计量关系的滴定剂,反应常常不能立即完成。此时可以先加入一定量过量的滴定剂,使反应加速。

蛋壳形成过程:

成熟的卵泡进入输卵管,输卵管分泌的蛋白将卵黄包住,然后逐渐下行,形成内外壳膜,最后到达子宫部,子宫部是蛋壳形成的地方。

蛋壳的基本成分是CaCO3,含量大约为83~85%,蛋白质15~17%,并含有微量元素(锌、铜、锰、铁、硒等)。

子宫部利用自身代谢产生的CO2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与水结合成H2CO3,H2CO3离解而产生CO32-,CO32-再与血液中的Ca结合成CaCO3,CaCO3均匀的沉积于蛋壳膜上,形成坚硬的蛋壳。

鸡蛋壳能制酸、止痛,研末外用可用于外伤止血、固涩收敛。蛋壳研末内服可用于胃溃疡反酸、胃炎疼痛,并对补钙(钙食品)有益。

蛋壳内衬的薄皮有滋阴润燥、润肺止咳作用,适合风燥干咳。蛋黄在民间应用颇多,如乳头皲裂、下肢皮肤溃疡的外用。中医认为鸡蛋黄有养血滋阴益智功能, 用于心血不足、失眠烦热。

收敛制酸,补钙。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佝偻病。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得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

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yún)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鸡蛋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决不一览无遗。即使是看上去很单调的课题,实际上也能从中得到丰饶的收获。

《礼记·大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思是说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王阳明)有一次曾想“格”竹子,面对竹子坐了七天,冥思苦想,想不出一点道理,结果生了一场大病,这实在是他缺乏科学方法的缘故。

换了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用科学方法“格竹”,事实上“格竹”这一跨学科选题正在我们的视野中,我们一定可以感受到我们因为有现代科学的修养,格起竹来要比王阳明高明得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