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动比率的正常范围?

如题所述

1. 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保持在1:1是较为理想的状态。这表明,对于每1元的流动负债,企业有1元的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障,从而确保了短期偿债能力的可靠性。
2. 如果速动比率偏低,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风险。相反,如果速动比率过高,意味着企业在速动资产上的资金占用过多,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投资机会成本。
3. 通常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也越强。相反,流动比率较低则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该保持在2:1以上。
4. 当流动比率为2:1时,意味着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其中一半的流动资产在短期内无法变现,仍能确保全部流动负债得到清偿。
5. 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 - 存货 - 预付账款 - 待摊费用)/ 流动负债总额 × 100%。一般而言,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的比值在1:1至1.5:1之间被认为是合适的。
6. 速动资产的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 - 存货,或者流动资产 - 存货 - 预付账款 - 待摊费用。在计算速动比率时,流动资产中的存货被扣除,因为存货的变现速度较慢,可能存在滞销情况,难以变现。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则不具有变现能力,通常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它们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小,可以不从流动资产中扣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