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运河副中心段通车

如题所述



预计北运河副中心段将于2021年正式通车。这确实是当地居民和企业的一件大喜事,进一步优化了当地的水运路线。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北关门至杨洼门水道沿线绿化景观全面提升。


牛屯界河桥。白继凯摄


栖息在北运河上的迁徙海鸥,白继凯摄


北运河甘棠闸段河道效果图


刺痛过去了,大气蒸腾,冻土渐渐变软。抓住春天的好时机,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各标段陆续复工。根据规划,明年,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40公里河道将全面通航。——大运河,城市副中心的一张闪亮名片,将成为市民新的观光休闲场所。


京津冀运河管理合作


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起于北关闸,止于北京边界,全长40.181km,去年10月3日,北运河通州城区段(北关闸甘棠闸)11.4km已开通旅游。今年的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是通州城区段的下游,也就是甘棠闸到京冀交界处的20多公里。


2008年3月3日,记者来到京冀交界的牛木屯村。流经该村的牛木屯是北京与河北省的界河,西起通州区西集镇,东至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这条引河也是连接潮白河和北运河的通道。河流抛出一弯月牙形,连接着北京和河北两大水系。


目前,牛木屯河引水经过下游河北省的调蓄,水位下降了1米多,河滩大面积裸露,有几艘船滞留在河滩上。“降低水位主要是为了方便我们上游渠段的清淤和河堤加固。”北运河管理处工程科科长杨子超介绍。运河治理涉及京津冀三地,位于上游的北运河通州段,离不开下游河北省和天津市的配合和协助。比如这次,我们和河北省沟通了很多次。对方在下游扔下曹甸橡胶坝后,上游水位大大降低,有利于上游河道的综合治理。


北京市还与河北省、天津市就北运河综合治理的建设方案、技术方案、景观设计方案进行了充分沟通,确保运河管理在整体层面保持一致。


拓宽河道,增加船闸,保障通航。


从牛木屯出发,北运河通州段只有几百米。在蓝色围挡围起的施工路段,几台挖掘机正在疏通河道,戴着口罩的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在工地忙碌着。


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通州段)六七个标段已经第二次复工。目前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河道疏浚。


杨子超介绍,河道清淤一方面是为了汛期泄洪更顺畅,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通航后的水质。“多年来,河流沉积物沉积了大量污染物,当游轮在河上行驶时,很容易将这些污染物从河底搅动起来。”他介绍,清淤后会在河底种植茂盛的挺水植物,形成水下森林景观,同时净化水质。


在距离市界约12公里的项目第6标段,沿岸树木砍伐和河道疏浚同时进行。据该标段负责人介绍,这些林地都办理了相关手续


为做好通航准备,北运河通州市下游将新建甘棠船闸和榆林庄船闸两座船闸。因为要打造水景观,下一条20公里长的待通航河流水位落差较大,将新建两座船闸,以便游船顺利穿越落差水面。目前这两座船闸正处于规划设计阶段,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


在云河上,一幅自然风情的画卷展开了。


去年通航的北运河通州段,11.4km的河道,树木、森林、水鸟的景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辖城区的下游,景观设计也相当精细,自然之趣更为突出。


离市界不远的杨洼门,明年就是航段的终点了。这里河道宽140米,蓝色的水面分别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在两岸林带的衬托下,显得雄伟壮观。水面上跳跃着许多灰白色的小点。"灰色的是野鸭,白色的是白鹭和海鸥."杨闸闸管理处副主任王运海说,天气好的时候,运河上可以看到数百只野鸭,秋季迁徙季节鸟类更多。


不仅水禽逐年增多,运河中的水生动物类群也逐渐增多。"鲫鱼、白带、贻贝和田螺特别多."王运海说,因为有人吃,所以水鸟愿意来。最近几天水位下降,总能看到水鸟在河里抓鱼。


在计划明年开放的甘棠门至杨洼门路段,这样的自然野趣将随处可见。沿这一段运河,将建设“绿道花谷”和“烟坊画廊”两个景点。其中,“绿道花谷”利用玉林村闸、杨洼闸形成水面,建设集防洪、净水、生态景观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燕坊画廊”通过燕坊湿地公园的建设,带动周边大片林地的开发,形成一条自然优雅的景观带。


运河沿线还将建设慢车道、休息区、景点、休闲区等服务设施。利用之前的河堤路和河巡路,建设一个集骑行和步行功能于一体的慢行系统,让部分游客可以观赏和游玩,还可以在运河停靠。


该通航工程是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的一部分。整个综合治理预计在2022年完成。未来,北运河(通州段)将形成自愈生态环境,河流水质得到有效净化,逐步形成泄洪顺畅、岸线自然、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河流生态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