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的最后一句

如题所述

卖油翁的最后一句:康肃笑而遣之。

拓展资料: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入选了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位于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

创作背景

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

陈尧咨父亲陈省华,四川人,任济源县令,陈尧咨兄弟三人随父来河南济源。一日在龙潭寺读书学习,练习骑马射箭时遇到一名卖油翁,从老翁身上领悟了一个道理:倒油的本领是长期练出来的,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从此,发奋学习,刻苦练武。21岁时考上进士第一名,后来当了宋代的吏部尚书,当时欧阳修采访了陈尧咨的成长经历,并到济源考查,写了千古绝唱《卖油翁》的故事,成了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在出知亳州时作该文,记载了关于陈尧咨的一个故事。欧阳修想通过这件小事,表达熟能生巧的道理。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生于四川绵阳,籍贯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公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