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发展前景有多大?

如题所述

武汉的定位有多高,武汉的发展前景就有多大,武汉的目标是 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

在武汉2035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中,武汉市确定要向城市群、大都市区转型,2035年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和江风湖韵的美丽武汉。因此,从武汉的定位看,武汉的发展前景是极其广阔的,武汉发展对标的应该是国内的北上广深及世界上知名的像纽约、东京、墨尔本、巴黎、伦敦等全球城市。那武汉到底有什么底气能成为全球城市呢。

一、武汉在全国的地理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其实这一点不用多说,九省通衢,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的距离都在一千公里左右,等沿江高铁建好后,到这些城市的时间都在四五个小时之间,因此,武汉在全国具有无可替代的天元地位,优势十分明显。

二、武汉在全国的政治地位非常高。武汉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政治地位仅次于全国的几个直辖市,甚至某些方面超过天津、重庆。现在要求武汉直辖的呼声很高,如果武汉能直辖的话,武汉的政治地位将仅次于北上,就算是还有其他的城市直辖,也不会超过武汉在全国的地位。

三、武汉的水资源全国占有量最高。武汉自然资源最大的优势是水。长江、汉水在武汉交汇,湖泊星罗棋布,光武汉市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66个,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市”。武汉现在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48平方公里,第二大城中湖东湖33平方公里,湖面开阔,水质优良,风景如画。毛主席曾经每年会有半年时间在武汉东湖边生活工作,对武汉的喜欢是最直接的。在现在中国北方城市的发展面临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今天,拥有丰富水资源的武汉就具备全球城市的基本要求,按照武汉的规划,武汉要发展成人口20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水资源充足是武汉市最大的底气,也是建设江风湖韵美丽武汉的基石。

四、武汉在全国的区位经济引领作用强。2007,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武汉“1+8”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6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加快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 科技 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成立。特别是同意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批复,就给武汉在全国的经济引领地位,特别是在华中地区的经济引领地位定了调,承担着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

五、武汉的教育水平除北京上海外,没有第三个城市敢说对武汉有绝对的优势。武汉拥有985大学2所,211学校7所,还有几所在全国知名的军事院校,大学生数量曾经排世界城市第一位(今年被郑州和广州超过,但是数量多的不明显)。在近期的双一流大学的验收中,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非常高,有可能进入双一流行列。在中学教育中,武汉的学校也排在前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排名全国第一位,还有几所排名靠前的学校,在互联网教育方面,武汉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六、武汉的产业升级是内地最成功的的。武汉曾经是一钢独大,在东风公司搬迁到武汉后,钢铁 汽车 成了武汉经济支撑的底盘,武汉的经济在九十年代曾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期和发展停滞期。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武汉的高校和各科研院所为支撑,武汉的发展已经明显的往“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制造方面转型,特别是以光谷为代表的高 科技 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下面看看武汉的产业的布局:

大光谷:光芯屏端网+生物制造+地球物理导航。代表企业:华星光电、天马电子、华为武汉研究所、华为光芯片基地、小米、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新思 科技 、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烽火集团、长飞光纤、华工 科技 、联想电子、富士康、国药集团、中国医疗器械、上海联影、达安基因、中源协和、人福医药、华大基因、梦芯 科技 等等,现在武汉又在江夏打造1000亿的大 健康 产业园,也是未来可期的产业,还有国家大科学装置的科学岛也在光谷布局。

大车都: 汽车 +白色家电+智能制造。代表企业:东风、神龙、东风本田、东风标致、雷诺 汽车 、上海通用、吉利 汽车 、海尔、格力、美的等等。

大临空:网络安全+大数据+食品。代表企业: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网络安全基地、京东方、康宁玻璃、中金数据、弘芯芯片(目前好像情况不妙)、良品铺子、统一等等。

大临港:航空航天+造船。代表企业: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快舟火箭、卫星)、武昌造船厂等

钢都:钢铁+化工。代表企业:武钢、80万吨乙烯(现在改造成120万吨)。

以上这些产业,支撑了武汉高质量的发展,让武汉从钢的城变成了工业体系完备、工业升级成功的典型代表,也会引领武汉向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迈进。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武汉的发展前景有多大呢?我们无法想象!但是对于武汉这个城市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二十多年前,汉阳沌口就是一片荒野的农田,中法合资生产轿车,选定沌口。如果不是中法两国先知先觉,沌口能发展到今天拥有年产300万辆 汽车 生产能力的名震世界的现代化的车城吗?沌口的开发,带动了整个汉阳地区的繁荣,首推汉阳王家湾,王家湾在20年前就是一个小村湾。现在它在武汉的商业地位名列前茅,从沌口至王家湾数十里龙阳大道上的人流车流是武汉任何其它大道不能相提并论的。 汽车 产业在汉阳的布局,带动包括格力电器等国内大批知名企业布局汉阳成就了汉阳作为武汉三镇中工业技术实力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一镇,历来为武汉三镇小弟的汉阳镇坐实工业实力老大的地位。带动汉阳 旅游 业及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整个汉阳,人气旺盛,各种开发遍地开花,大有超越武昌汉口之势。汉阳最南端汉南新城与沌口开发区己合为一体,其两强联合超越武昌光谷大势所趋。汉阳是知音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就是以汉阳造为标志。优良的传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未来发展将超乎人们的想象,进而整个武汉的发展前景那更加会出人所料,因为汉口武昌也绝非等闲之辈,三镇发展形成合力,中国城市前三志在必得!

让你们看看武汉的格局有多大,武汉1+8,武鄂黄黄一体化,武汉的发展前景非常非常宏大,武汉今后必将跻身世界一线城市之流,纽约、东京、北京、武汉、上海、伦敦、巴黎、莫斯科。

其实在全球都很难找出像武汉这么一座城市,既是版图区位中心、又是军政中心、又是综合交通枢纽、又是大规模的工业中心、还是市场流通中心、还是高 科技 教育中心。这样的城市全球很少,但是恰恰武汉是。

分折城市的发展,应考虑三大类因素:一.自然环境。二.人为创造。三.政府政策。以上问题展开来讲费力,用比较法简单扼要,以一线城市为比较对象: 一. 自然环境: (1)气候.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0 ;7月平均气温最高,29.3 ,夏季长达135天;春秋两季各约60天。日照、雨量充足。四季分明,1月份最低温3度,气候好于北京,同上海。 (2)环境.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河流湖泊纵横,水资源排第一。 武汉地处于国家内陆中心,水、陆、空运输发达,交通通达度排第一。 二.人为创造: (1)工业.武汉从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同上海一起,成为中国工业化起源城市。目前,是全国工业门类最全,工业基础仅次于上海,超过北、广、深的城市。 (2)建成面积.武汉从清末开埠开始,是四大租界城市之一(汉口),现实际建成面积比肩北京。例如,北京8个城区近郊为四环(全长65.3公里),武汉的几个老城区为三环(全长91公里),武汉13个城区近郊在四环(全长143公里)。建成面积不说超北京,勿喷。 (3)城市建设.中国内陆150米以上高楼数,深圳第一,武汉第二。需要说明的是,因长江,汉水穿流武汉,造成武汉城建成本,高于其它城市。因此,过江大桥,过江,过湖遂道全国第一。 (4)科教医疗.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超过广州、深圳。教育武汉高校数量、质量超广州、深圳。医疗机构数量、质量、千人床位数超广州、深圳。 三.政府政策:从建国以来至改开止,武汉同沈阳、广州、南京、西安等城市一样,享有相同政治地位。改开后,国家支持沿海城市优先发展,因此形成深圳。武汉政策支持度远落后于北、上、广、深。但是,武汉一直是建国以来,中央各大部委、机构派出机构级别最高,数量最多的城市,上海全国第一,22个。武汉全国第二,21个。武汉短板:对外一般贸易落后一线城市。但是,出口贸易替代(在外铁路、桥梁、城市建设承揽工程)超过广州、深圳。 结论,武汉是综合发展基础强过深圳、广州的城市。

虽然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但是这一次全国“两会”的春风,又为武汉的发展增添了不少动力——“两会”里面有两个观点或者两个“提法”给人印象深刻。

第一,中部崛起;第二,长江经济带。武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发展的契机。湖北省处于中国的中部,武汉又地处湖北省的中部;

第二,武汉就在长江边,当然属于长江经济带地区,上游有重庆,下游有南京上海的特大城市;武汉作为中部发展的领头羊,还有自己的城市圈。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九省通衢以外,武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人才储备。武汉地区的高等院校在全国名列前茅,每年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数量可观。

除了高等院校以外,武汉还有雄厚的科研机构院所以及为数众多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最成熟的就是武汉光谷和东湖开发区。

武汉三镇独特的布局也孕育着无穷的商机,武昌是高等院校集中的地区,汉口是传统的商业区,汉阳是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青山如果武钢整体搬迁? 今后如何发展很难预测。

为了迎接“军运会”,现在的武汉正在全力改善城市交通,今年一共有七条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同时动工。因此路面上处处都是围栏,高峰期多处堵点让人烦心。

现在堵,未来会不会继续堵呢?武汉现在似乎是在“筑巢引凤”,改善交通,大力开发房屋租赁市场(公租房),留住大专院校毕业生。

天时地利人和,武汉的发展还差什么呢?政策有了,市政府准备怎么办呢?

武汉的发展前景非常非常宏大,武汉今后必将跻身世界一线城市之流,纽约、东京、北京、武汉、上海、伦敦、巴黎、莫斯科。

其实在全球都很难找出像武汉这么一座城市,既是版图区位中心、又是军政中心、又是综合交通枢纽、又是大规模的工业中心、还是市场流通中心、还是高 科技 教育中心。这样的城市全球很少,但是恰恰武汉是。

武汉的区位首屈一指,方圆一千公里,覆盖中国70%版图和90%的人口经济。方圆两千公里,几乎覆盖整个亚太。

加上武汉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水资源,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和可以动员起几乎无限的人力资源!武汉就是这么一座牛到外太空的城市!举世罕有!

武汉只需要激发优势、提高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城市的定位,加快建设开发的力度,武汉发展必然有本质的提高。

如果说中国有哪些城市能进入世界一线,除了首都北京,就是上海武汉。

武汉的前景我个人觉得一片大好,原因如下。

国家中心城市

没错武汉已经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也是国家七个超大城市之一,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地位和武汉城市定位都是属于全国第一梯队。庞大的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也注定武汉综合实力不会默默无闻。

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根据新标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杭州、成都、南京、香港等为特大城市。

武汉现状

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超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全市面积8494.41平方公里人口1076.62万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912.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12301.54元人民币,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武汉有我拥有88所大学,仅次于北京。可以看出武汉在中原城市中无人能及,在全国排名中也能排在第九位。

武汉,每天不一样

未来前景要看和谁比较。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武汉城市群的未来发展前景要更好。对于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可以其核心城市进行比较。京津冀自行脑补。

2018年,武汉的人均gdp已经高于重庆( 人均GDP为31937元) 、成都、西安、郑州。

看好疫情过后武汉的发展。武汉的未来要比重庆成都更辉煌。

交通枢纽:看过中国水运规划图后,武汉的枢纽地位将更加显著。中国黄金水道主要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然而两大流域的连接,无论是通过湘桂运河还是粤赣运河,武汉都是十字路口。

水运发达意味着货运成本低,地处中部意味着用工成本低。一个企业要投资,条件相同下,肯定选综合成本低的。

武汉东连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对粤港澳,北应郑州、西安,航运、高铁、航空、高速,中国枢纽,仅此一家。

水资源:紧靠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无疑是中国最优越的地区。地处三峡工程之下,无洪涝、干旱之忧,这是中国新的天府之国。相比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北方省份,水资源条件太优越了。

科技 优势:高校云集,这就不说了。

政策优势:灾后重建,国家必定有倾斜政策。

武汉发展前景大得不得了。

好大,好大


未来世界一线城市已经出炉了:纽约,东京,北京,武汉,上海,伦敦,巴黎,莫斯科。

武汉实体经济守望者 服务全球创业

武汉发展潜力有多大?要看他的根基有多深!

1、一省建一城,湖北只有武汉一家独大,和成都、郑州等省会一样,湖北省也集中资源建设大武汉,这也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模式;

2、高校资源第三或四城,武汉的高校资源仅次于京沪,与南京、西安、广州并列于第二梯队,这是其他中部省会无法超越的,大学生不仅是智力资源还是经济资源,发展光谷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引进华为、小米等 科技 公司的第二总部等正是挖掘高校资源的举措

3、两大经济带交汇处,中国有三大交通枢纽带,京沪、京广,长江经济带,武汉是京广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民国时汉口能“驾乎津门,直逼沪上”靠的也是平汉铁路和长江水运

4、武汉在过去十年发展抢跑中是很不错的,以地铁为例,武汉里程仅次于北上广宁,比大多数省会领先!所以国家中心城市等名头也随即而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