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货币永不增发会发生什么?

如题所述

大白话,捞干货!

首先理解现代货币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不是固体,它是一种液体,流体,交易的媒介与润滑剂,所谓流动性。

现代货币是怎么出来的?为什么不管经济好坏都会越来越多?

回顾一下金本位时候的情况,为什么以黄金做锚不增发货币是补法持续的。

关键词:货币,液体,方式,增加,金本位,紧缩。

第一,现代货币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液体形态。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现在的钱越来越多了呢?现在的钱到底是什么东西了呢?他到底有没有一个实物形态的呢?为什么放到信用卡里就能用,为什么在微信里刷一下就能用了呢?

我这么说吧,现代货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负债,一种信用,一次记账,一次电子脉冲而已。就像我们打麻将时候欠的那个欠条,或者说只要信用足够,哪怕没有欠条儿,我就说一句话,答应你给钱就行。

比如说吧。张三买了你一根火腿肠。然后张三给你打了个欠条,或者你就记着张三欠了你一根火腿肠,这是你的一笔资产,也是张三的一笔负债。

只要张三这个人在十里八村非常有名,他答应你这个钱他一定会还,而且大家都信他那么这一笔记账,这一笔负债就可以当钱用,不知道能不能听得懂。我们把张三想象成整个银行系统。这个事儿就成了。

而现代经济主要是交易组成的,所有的交易就构成了我们的经济模式。交易需要中间有一个媒介需要把商品流通起来。这就是现代货币的作用,它相当于是一个润滑剂,让这个齿轮能够转起来,而它自身其实意义并不那么大,它不像是过去的金银,稀缺,自身就非常的值钱。

很多人把钱想象成一种固体,可以一直这么放着,但实际上不是的,现在的钱就是一种液体,是一种流体,钱要不断地循环起来,你要把它花出去,有人存到银行再借出来,再存到银行再借出来它才有意义。

关于货币,我已经有很多文章介绍过,很多种章写过了,大家有兴趣可以拿过来翻一翻看一看,慢慢就理解了。


第二,现代货币是怎么出来的?为什么越来越多?

说了货币是什么,我们现在再说一说现代货币是怎么出来的,为什么货币总是越来越多了呢?

货币的发行现在货币的发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凭空印钞,一种是靠商业银行借款获得,自从1972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就再也没有货币以实物为锚的形式发行了。

什么叫信用呢?就是虚无缥缈的,就是你信我就有,不信我就没有,说白了就是白来的。比方说美国财政部发债,然后中央银行买它这笔债,买的时候就要需要钱,钱怎么来的呢?凭空来的凭空印钱。或者你也可以理解为用未来的税收,未来的信用来还债,因为毕竟发债是有利息。

然后再把这笔钱放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就可以贷款了。这就像是最初的黄金一样,只不过黄金你要兑付,而现在的无锚货币你还可以再扩张。

我们再说一说为什么经济好与经济不好的时候,货币总量都会上升,钱只会越来越多的。

因为钱不是印出来的,钱是借出来的,借出来的钱和印出来的钱一样都可以用。

你想想如果经济好的时候,到处东西都在涨价,你会怎么做?你一定会把钱从银行借出来,然后开厂子,然后买资产,然后扩大规模,只要东西再找你就能还的上这个银行的贷款。那你就敢继续借,那钱当然就越来越多。

而经济不好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经济不好的时候,那就是所有东西都在跌价,你借出来的债变了吗?没变,还是那么多利息,还是那么多债,但是东西跌价卖不上价钱,你就还不上债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你就只有把你的资产,把你的厂房,把你的企业贱卖,但是你越贱卖越卖不上价钱,这就是所谓的钱荒,钱全用来还债了,新钱出不来,那么老债还不上,经济就被锁死了。

过去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认为这种情况不存在,因为供给和需求永远是相等的。早晚市场会平衡。但是1929年之后,我们发现市场似乎没有平衡的意思,而是越来越冷,越来越冷,到最后就是长期的失业与萧条。

我们回到经济危机这个问题。经济不好的时候到处欠债, 社会 上没钱,你生产出来东西也没人要,经济就会锁死了,企业就会破产,这时候就完蛋了。

这时候怎么办呢?那就需要创造新的钱出来新的债出来,注意,债就是钱,钱就是债。

所以我们看到每一次经济危机,中央银行就会降低存款利率,就会降低存款准备金。一个是为了减少还款的成本,一个是减少银行放在中央银行的份子钱,相当于你可以拿出更多钱来放贷。实在不行,就像美国一样MMT直接扩张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凭空印钱。注意这个时候你印钱的黄金已经不在了,你可以随意的增加。

当新钱充斥到市场,流动性再次泛滥。当大家可以把债还上,并且有富裕的钱的时候,把这个问题就往后推了,同时经济还能维持运转。

全 社会 的负债,全 社会 的信用,全 社会 的钱又增加了,资产价格又暴涨了,这就是为什么不管经济好坏钱都会增多的原因,多是因为繁荣经济,差是因为救市,就这么简单。


第三,金本位情况下的货币不增发。

那么金本位之下如果不就是货币不增发会怎么样呢?

这里我再简单解释一下。过去的货币是以黄金做锚,也就是说我有多少货币是可以换到相应的黄金的,比如说美元。当时的规定是一盎司黄金可以换到35美元。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货币的创造,不光是依靠黄金发出来的这些钱,还有更多信用货币,靠处最初的黄金本位发出来的货币创造的信用货币。

比如你拿100美金存到了银行,你二哥问银行贷款银行得带给他借了80出来。

请问你现在有多少钱?你有100块钱,你二哥有多少钱,你二哥有80块钱,请问假设世界上只有你跟你二哥两个人,全 社会 有多少钱?答案是180块钱。

也就是说最初只发行了100块钱,这个时候却能有180块钱用。注意如果你要是哥再把这80块钱存到银行,又别人把这80块钱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借出来用,那么货币量又会增加。

只要没有人取走最初的那个现金,只要银行还能够对付,那么这个 游戏 就能玩的下去。

但是你黄金做毛就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人就是要兑付你的黄金,你怎么办?像刚才那种借出来的钱和印出来的钱是无法区分的,都可以兑换等量的黄金,这就是一个2大于1问题,到最后如果市面上的黄金价值高于35美金,那黄金肯定就是不够了。

这中间比较贼的是法国人,法国人就试探了一下美国人到底有没有那么多黄金,一船一船地把黄金从美国往回拉。美国人就觉得守不住了。

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发现了这个问题,迅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来美元的发行就变了一个方法,也就是现在的所谓信用货币。

大家如果人们都去还黄金,那你给还是不给?如果你给了,到最后黄金不够。再也没有钱了。

如果你不给,那你更惨,你立马没有信誉了,这样整个货币体系就崩溃了。

但是经济是在不断增长的,东西的产量是在不断增多的,贷款数量是会越来越多的,大家总要做生意。钱只会越来越多,信用总是会不断的扩张。而扩张出来的信用货币和最初的基础货币又是无法区分的。

金本位到最后必然会导致通货紧缩,财政吃紧,经济的交易被锁死。没钱什么都别谈了,卖的和买的都锁死了,经济活动停止,大家都完蛋了。


结论。现代货币不是金银实物,不是固体,更像是一种液体,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促进促进经济的循环。

现代货币一部分是印出来的,更多的货币是靠银行贷款借出来的,借出来的钱和贷出来的钱等效。经济好的时候,人们借钱扩大生产,经济不好的时候需要放出更多的钱来,就是所以无论如何钱都是在增加。

当年美国以黄金为锚发出货币,到最后由于货币不断的增长,经济不断的发展,兑换黄金的时候跟不上,就会导致通货紧缩,钱越来越少,到最后就会导致全 社会 缺钱,交易锁死,经济崩溃的情况。

货币增发与经济增速一致,那么物价会保持稳定,不管是猪肉价格还是房产价格,都会多年基本不变,这就是很理想的状态。


假如货币永不增发,那么就会有如下结果:


1、货币购买力越来越强,物价持续下降

货币总量是有限的,而生产力水平会不断提升,商品越来越多。单位总量的货币对应不断膨胀的商品,货币价值提升,购买力越来越强。

曾经2000元买一平米房子,二三十年不增发货币,也许只要不到1000元就能买一平米了。曾经30元一斤猪肉,一直不增发货币,10元一斤就能买到了。


2、 社会 流动资金越来越少,资金成本越来越高

财富会向少数人手中流动,不管是因为智商,还是因为爹妈,还是因为别的非市场因素。越来越多的资金存入这些人的私人账户,越来越多的现金放入他们的小金库, 社会 上的现金会越来越少。

物依稀为贵, 社会 上流动资金减少,贷款需求很大,但是能贷款的金额有限,自然会推升贷款利率。


3、企业大量倒闭,创业失败率持续攀升,失业率增加

货币不增发,商品源源不断生产,如果生产规模与消费规模保持一致还好,只要产能过剩,商品价格就会持续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如一潭死水,企业产能不敢提升,一旦提升企业的出厂价就会不断降低。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虽然成本低,但是也会拉低商品价格,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生存维艰,利润越来越少,难以维持运营,降薪裁员。同样的道理,市场有限,创业机会很少,创业失败率极高。


4、需求持续萎缩,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聚, 社会 流通资金越来越少,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失业率攀升,消费持续萎缩,全面经济危机呼啸而至。


货币增速超出经济增速,物价持续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胀有利于促进消费,经济体可以从中征收铸币税。

货币永不增发,一定引发通货紧缩。货币就如同人体内的血液,身体里的寄生虫会囤积大量血液,实际运转的血液越来越少,人体就会失去活力。

说到货币增发,很多老百姓都觉得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事情,因为一旦货币增发了,那么对应的物价的水平也会跟着上涨,如果大家的工资水平涨幅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水平,那么实际大家的财富就是缩水的。

所以对于老百姓来说,大家都不希望货币增发,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发展,货币增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是看货币增发是一种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而已。

虽然货币增发很容易造成物价的上涨,但这也是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货币不增发了,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物价不会上涨的,甚至会下跌,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未必见得是一件好事情。

假如未来某一天一个国家的货币不再增发了,那么肯定是因为经济发展缓慢了或者经济出现负增长,一旦货币停止增发将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短期之内货币的购买力增加。

从理论上来说,当一个国家货币的增长速度跟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步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比如某一国家一年生产100件商品,市场流通的货币是1000块钱,那么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就是10块钱。假如货币投放速度跟经济发展速度同步,比如一年的生产的产品由100件增加到150件,对应的货币的供应量从1000块钱增加到1500块钱,那么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仍然维持在10块钱。

但假如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而货币停止增发,在短期之内货币的购买力就会增加,大家手里的钱会更加值钱。

比如一个国家的商品生产从100件增加到150件,但货币的供应量却从1000块钱增加到到1200块钱,那么对应的10块钱能买的东西就从1个变成1.25个,相当于货币的购买力提升了25%。在这种背景之下,大家手里的钱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

但从长期来说,货币购买力增加了未必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无利可图了,那么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肯定是会减少的。

第二、经济增长放缓。

对一个国家来说,货币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工具,通过货币投放可以刺激 社会 投资,从而带动整个 社会 经济的发展。

假如一个国家停止增发货币,那么 社会 的投资将会减少,而一旦投资减少了, 社会 经济的发展就会放缓。

第三、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货币的供应跟企业的融资成本息息相关,一旦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比较多,对应的融资成本就会下降,反之假如一个国家停止增发货币,市场的资金出现紧缺的,那么企业的融资成本就会上升。

一旦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之后,这不仅仅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更关键的是会降低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到时候无论是对经济还是财政或者就业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就业机会减少。

一个国家的发展,除了为了保持GDP的增速之外,更关键是为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对那些人口增长比较多的国家来说,持续的保持经济增长,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稳定 社会 的重要举措。

假如某一个国家停止货币增发, 社会 投资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了,这么做不仅不会增加就业机会,还有可能导致 社会 出现裁员潮,这样一来, 社会 可供就业的机会就减少,反过来就会影响大家的收入,最终甚至会影响 社会 的稳定。

所以一个国家停止增发货币,其实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多的。因此对很多国家来说,他们都不会完全停止增发货币,而是会根据 社会 的实际发展情况控制货币的投放量。当经济发展过热的时候减少货币投放,当经济发展所缓慢的时候增加货币投放,以此来调节 社会 的投资,从而稳定 社会 经济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