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积累练习

如题所述

【 #高考# 导语】备考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 为您提供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积累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考试时会更得心应手,快来看看吧!
(一)天文
1. 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2.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3.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裤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胡亏察明暑气已退。
4.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5.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
6.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7.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8.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9. 月亮: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地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月亮为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月亮为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月亮为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月亮为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月亮为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中为月亮驾车之神名叫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10.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11.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12.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中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13.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二)历法
1. 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空乱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与妻书》)
(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张衡传》)
(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4)年号干支兼用法: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梅花岭记》)
2. 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古代纪月,常用序数。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十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
四月初五日辰刻。(《三元里抗英》)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游褒禅山记》)
(2)时节纪月法:有时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孟春(1月)”“孟冬(10月)”。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
(3)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
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
3. 纪日法
(1)干支纪日法: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
(2)序数纪日法: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三元里抗英》)
(3)特定称谓纪日法:
①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阎典史传》)
②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与妻书》)
③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4)传统节日纪日法: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
②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
人日题诗寄草堂。(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③三元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为“三元”。
④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杜甫有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⑤花朝农历二月十五,相传为百花的生日。
伤怀同客处,病眼即花朝。(《早春》)
⑥寒食农历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