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1. 神农时代:约5000年前,人们开始利用野生茶叶煮食,并将其作为药用。
2. 西周至东周:约3000年前,茶叶开始被人工栽培,并作为蔬菜食用。
3. 秦代:约2300年前,茶叶开始被当作饮料,采用调煮和羹食的方式。
4. 汉代:(西汉)约2000年前,茶叶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东汉)约1500年前,茶叶开始制作成茶饼,以便于运输。
5. 唐代:约1200年前,受唐代经济和文化影响,以及陆羽《茶经》的推广,僧道阶层的生活习惯以及茶文化的吸收,气候条件也有利于茶业的发展。
6. 宋代:约1000年前,泡茶技艺得到改进,水质要求提高,斗茶文化兴起。
7. 元代:约700年前,出现散茶,重视炒制和略微蒸制。
8. 明代:约600年前,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9. 清代:约300年前,中国茶叶风靡全球,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的茶叶只有中国,主要工艺为烘青和炒青,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和白茶。
10. 近代:(1)1846-1886年,中国茶叶进入兴盛时期,茶园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1886-1947年,茶叶生产衰落,受政治、经济因素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3)1950-1988年,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政府支持,新茶园建立,品种改进,科学种茶,茶叶产量稳定增长,位居世界第二。
饮茶阶段:
1. 唐代煮茶法:将茶叶碾成粉末,加入调料和开水煮沸后饮用。
2. 宋代点茶法:使用开水冲泡茶粉,搅拌后饮用,现日本抹茶道源于此。
3. 明代泡茶法:使用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方式的起点。
茶区分布:
1. 世界茶区: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肯尼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廷及中南美洲。
2. 中国四大茶区:西南、华南、江南、江北。
(1) 西南茶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
(2) 华南茶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适宜茶树生长。
(3) 江南茶区:长江为界,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四季分明,适宜绿茶生长。
(4) 江北茶区:长江以北,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以绿茶为主,中小叶种茶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