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选自《智囊》)【注】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1)先帝不以臣 卑鄙 (   )(2)深入 不毛 (   )(3)韩信始为 布衣 时(   )(3)吾哀 王孙 而进食(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 于 南阳   信钓 于 城下B.受命 以 来,   夙夜忧叹吾必有 以 重报母C.韩信始 为 布衣时 不 为 具食D.奉命于危难 之 间 人多厌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信既贵,酬以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同是写人叙事,【甲】【乙】两文却风格各异:【甲】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自叙经历,表明了兴复汉室的决心,【乙】文则用___________,叙述了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5.韩信和诸葛亮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个性相异,但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我们还可以从【甲】【乙】两文中看出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第1个回答  2014-12-09
1.(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3)平民
   (4)对人的尊称,相当于“公子”,也可理解为“你”。
2.A
3.(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2)韩信富贵以后,用一千金去酬报那个洗衣的老妇人。
4.第三人称的写法。叙述了韩信平民时受人资助的经历。表明了韩信低微的出身和知恩图报的性格。(意思相近即可)
5.受人之恩常思报答。(意思相近即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15
扩展资料: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

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

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地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