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法律规定

如题所述

诉讼时效法律规定如下: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限为20年;
5、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6、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举证期限的规定如下:
1、当事人应当在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或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应的证据材料,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2、对逾期提供的证据材料,除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外,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3、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和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均应提交书面申请,并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在申请后七日内预交,到期不预交的,则对其申请不予准许;
4、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5、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本院许可;
6、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人民法院准许其申请的,有关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在提出申请之日起七日内预交,到期不预交的,则对其中申请不予准许。
综上所述,申请诉讼的应当在规定的时效期内提出申请,向法院提交相应的材料,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做出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