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100字

如题所述

我所理解的“好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好教师,确实是个麻烦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对这个问题通常有固定的看法,再继续讨论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或者毫无意义,然而,我们这些先前的看法虽然固定,且多是千百年来留传下来的传统,比如无私奉献的精神,但就我个人来看,这些看法多过于苛求教师且模糊不清,故有必要对自己所想象或者说理想化了教师形象作一番描述,或许对某些人的观念的转变有些益处也未必可知。 就我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到了大学里,几乎达到了不能再苛刻的程度了:或许我应该对目前自己所处的状况满意才对——事实上我也时常提醒自己,但往往有个上课极为枯燥的或者口齿不清的教师,又免不了要埋怨和责难,几乎对院里所有的教师都要评头品足一番,以泄心中不满,譬如男教师的条理不清或口舌笨重,女教师知识狭隘导致上课的枯燥乏味至极。当然,并非所有的教师的命运都悲惨到被批判得体无完肤的程度,对有些确实才华横溢的教师则佩服得要紧,而这些教师往往又成为那些所谓无能教师的参照点——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对教师的要求日益苛刻——然而事实证明这样对教师的不宽容不是没有收获的,至少在这样一个过程里,让我认识到:在尽职尽责的前提下,一个教师的好坏与他或她的个人品质没有关系。换句话说,教师的好与坏是纯技术即教学技能的问题, 除此外对教师的其他方面不应该过于苛刻。很明显,这些都不涉及教师个人品质——虽然其中的措施也体现的了教师的个人品质,但在这种通过学习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掌握的措施之中教师个人品质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不足以影响教学结果。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纠正纠正我们一直以来的许多观念,譬如“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怎么说,这一类观念把教师的道德水准推到了一个濒临崩溃的边缘,假如这些要求都能得到实现,那么教师便成为至圣的人物——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而教师也不过是常人中的一员,不应该也不能承受如此重的道德压力。更为要命的是,我们很少教师作为教学者和日常生活的普通人这两个角色分离开来,潜意识里认为教师应该时时刻刻保持一个为人师表的形象,哪怕是在私下里。这里除了说明我们普通人对教师的期望过于苛刻之外,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即使世俗的期望是如何不合理,做“好教师”的一个基本规则就是不应该完全把世俗的看法抛开,在保持核心准则的基础上发挥个体技能。 因此,我这里并不排除世俗对一个称职教师所持的基本标准,譬如热心、幽默及关心他人的能力;譬如有计划、勤奋努力及自律;譬如具有领导才能、热忱、热爱学习的感召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等。而我这里要说明的是教学技能对一个“好教师”是如何的重要,故将这种技能重要性作一番论述。 我以为,好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是:(1)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掌握教学技能,完成所有有效教学所涉及的所有活动;(2)做个有意识的教师;(3)在做出决策时,在教学中会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能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论与常识结合起来。 首先来说明第一点——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掌握教学技能,完成所有有效教学所涉及的所有活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对有效的教学而言,学科的课程并非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所以教师要做的是不仅要了解起学科课程,而且要能够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因为传达知识的能力绝非简单地了解知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学教授尽管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教起学生来却捉襟见肘,条理紊乱而词不达意。所以掌握教学技能对一个教师来说便成为关键所在。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目标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性来完成教学任务:激励学生、管理课堂纪律、评估先前知识、有效地表达观点、考虑学习者的各种特性、评估学习结果,以及复习相关内容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些任务完成的多寡,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亦即决定了“好”与“坏”的关键。 其次,对于做个有意识的教师这一点——所谓有意识为某个原因有目的地做一些事情,换句话说,有意识的教师明白最大程度的学习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也就是说有意识的教师要经常反问自己,他们和学生试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课程的每一部分是否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和需要想适应;每一项活动或者作业是否与要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联系;是否灵活而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有意识的教师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教师效能感,因为这是达到这些目标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了较强的教师效能感,在面对困难时才能坚持下来,竭尽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最后,对第三点,举个小例子来说明一下:上课时某个学生成教师转身时把纸飞机扔向空中引得全班同学一阵哄笑。此时教师该怎么办?这里的关键是这个学生这样做的目的,如引起同学的关注,所以如何恰倒好处地处理这个问题必须对这个目的进行具体分析,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虽然教育心理学上有许多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成功案例,可以作为有力的参考,但事实却是,只有蕴涵在其中的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才是有价值的,因为除了问题相似之外,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倚赖于许多因素,如问题产生的背景,教师头脑中的目标等,所有这些因素又都是基于教育常识进行评定的,所以应该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和常识结合起来,即:研究结论+常识=有效教学。 以上是我对“好教师”的理解。参考资料: http://yzaif.bokee.com/3604766.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6
标准大致是:

  一、一个好老师本身也热爱不断地学习新东西;

  二、一个好老师不但是权威,同时也愿意虚心地向学生学习;

  三、一个好老师有爱心,会爱学生,会制造一种温暖、亲密的学习环境;

  四、一个好老师不停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花样、多彩多姿的学习经验;

  五、一个好老师还没有失去儿童般“玩耍”的能力;

  六、一个好老师深信自己能教好学生,也深信学生有能力学好知识;

  七、一个好老师有责任感。

  我觉得还可以加上几条:

  八、一个好老师会使学生喜欢上他教的学科,甚至从此以为终身爱好或职业取向;

  九、一个好老师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引路人,还是学生精神境界的开拓者与提升者;

  十、一个好老师是一个好的心理指导老师;

  十一、一个好老师是一个爱生活、有激情、幽默感充足、幸福感满满的人;

  十二、一个好老师是一个对真善美特别敏感的人;

  十三、一个好老师是一个不乏高尚品味和情趣、气质袭人的人;

  十四、一个好老师是学生既可敬也可近的乐于倾心交往的好朋友;

  十五、一个好老师甚至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心仪的理想伴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