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对审题认清知识模块不是很好,该如何解决呢?

如题所述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我们开始反思,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何会如此薄弱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与我们的教学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一.分析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1.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1) 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担心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教师把课堂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些什么?学生学会了多少?(2)包办代替使学生形成依赖。课后练习除了巩固知识、反馈信息外,也有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的功能,教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学生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有了依赖性。潜移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到了考试暴露问题时,老师自认为自己教得很好,讲得很明白,而学生没学会,就觉得是学生能力不行,其实这都是老师急于求成的后果。2. 学生自身的原因。(1)知识储备少 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读题中往往会遇到不认识的或者是不理解的字。于是便有了“读半边字”或者索性就跳读的现象,导致弄不清题意;即使能勉强读完的,但或者停顿错误,或者不明白字词意思,也会弄错题意。例:一些学生不认识题目要求中生字,蒙着来,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题目含义。(2)消极的心理因素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心理障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一下学生审题中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①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也可称为思维惯性,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倾向。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面对问题,自然地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其进行思考与处理。思维定势有利于学生处理单纯的学习问题,但对于新的相对复杂的问题,则往往表现为处理盲目,思考缺乏广度与深度。做题时孩子们往往没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学生一看到题目便以为是平时做过的,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②懒惰心理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不仅仅体现在平时的活动中,更深深地影响了思想。有的由于平时的依赖性较强,一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题目,便主动放弃,希望依赖别人。表现在审题上,便是遇到题目比较长,比较难读通,难理解的,就不去思考,甚至不去认真读,内心主动把它归为不会做的题目。(3)不良的审题习惯 很多学生作题急于求成,读题时,缺乏耐心、细心,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读题时不能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如题目中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等。遇到长的题目更不能完整的把它读完,断章取义,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随便猜测,而不去认真的朗读思考。 二.教给孩子有效的审题方法 (一)、动口朗读是审题清晰的基础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学生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1、认真仔细,读准确。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司空见惯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少,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我要求学生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2、咬文嚼字,读懂题。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阅读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抓住重难点是学会审题的最高境界。学生一旦能在读题的过程中能找到的重点词和关键句,并能在此处仔细品味、认真思考,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便会达到融会贯通的意境。所以我要求学生要分三步读:第一遍阅读要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为流利阅读扫平障碍,第二遍,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重点词语。第三遍,仔细推敲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已达到理解题意。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点点,把重要的字词做上记号,提醒自己注意。当然,所谓的大声朗读只能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真正考试时只能是默读。3. 强化训练,及时鼓励。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圈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的学生,我还给予作业或考试卷上加分法来激励,正是基于这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指导和训练,因而,所教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解题的准确性都大大提高。 (二)、悉心观察是审题全面的保证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1. 观察要有顺序地进行。 比如,出示一道例题图,学生总是杂乱无章地观察着,还有的孩子重复着回答别人已经回答过的数学信息,这种现象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情景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所吸引,看到什么就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因此,教师在学生看例题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给学生观察图画的顺序,这样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顺序地观察插图上的景物,说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避免出现遗漏或是重复的情况了。2、观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重视学生的认知基础。   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大不相同,这不仅与他们的年龄有关,还与他们的生活背景有关。高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而言较强些,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也能自己审题分析并有序地做下去。而低段的学生不管是认知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如果高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将自己理解起来简单的题目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容易,那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练习的效果很差。因此,在平常的练习中,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注重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能自己解决相关的题目。 (四)、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学生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学生中的作业错误,都是由于审题的不仔细所造成的。通过作业的讲评,分析解题中造成的错误原因,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作业的讲评,学生能认识存在错误的原因。教师利用讲评,进一步补充一些练习题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地调动起来。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1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孩子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老师和家长在辅导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1.认真仔细,读准确。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司空见惯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们在平时的辅导中要求孩子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孩子回家完成家庭作业也这样要求,家长在一旁监督、指导。

2、咬文嚼字,读懂题。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应用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抓住重难点是学会审题的最高境界。孩子一旦能在读题的过程中能找到的重点词和关键句,并能在此处仔细品味、认真思考,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便会达到融会贯通的意境。
3.强化训练,及时鼓励。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家长要对孩子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的能力。在平时辅导中,当孩子圈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时,我们要肯定孩子的做法。正是基于这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孩子仔细审题的习惯指导和训练,孩子的审题能力及解题的准确性都会大大提高。

(二)细心观察是审题全面的保证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

在辅导中,我们经常发现出示信息窗图让孩子观察,说出你都知道了什么?不少孩子总是杂乱无章地观察着,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尤其普遍。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情景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所吸引,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因此,在孩子看信息窗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给孩子观察图画的顺序,这样孩子就能有顺序地观察插图上的景物,说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避免出现遗漏或是重复的情况了。

(三)重视学生的认知基础

不同孩子的认知基础大不相同,这不仅与他们的年龄有关,还与他们的生活背景有关。高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相对而言较强些,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也能自己审题分析并有序地做下去。

因此,在平常的练习中,要以孩子的认知水平来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对于孩子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注重孩子认知水平的提高,以便孩子在以后的练习中能自己解决相关的题目。

总之,要让孩子认识到审题是重要的,不管是平时做习题还是考试,都应该注重这方面的训练,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并且积累审题的经验,锻炼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30
可以采取让孩子当老师的方法,就是遇到一个题目,让孩子分析题意给你听。这样他就必须仔细读题,而且会理清逻辑关系。如果他讲不明白的你再帮忙。时间久了,他就习惯于仔细读题了。同时,如果他分析对一个题,一点知识点都没漏下,一定及时表扬鼓励孩子。记住不要总是和孩子说“你怎么老是审题不清”,时间久了,你就相当于给了他一个暗示,他自己也就习惯于不仔细审题了。
同时让孩子多读书吧,语文、阅读绝对不是纸面上那么简单,会读书的孩子在审题上、理解题意上都会优秀很多。
第3个回答  2016-12-30
多读几遍,拿出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方式来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