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道教的哪一位神仙许愿最灵?

不要吕洞宾,其它都可以。
在哪里可以拜到和许愿? 有没有许愿成功的例子。
我很歉意的问,准确的说我想穿越。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也就是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其中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二位尊神。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 位于三清之中。   灵宝天尊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又称通天教主。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9
当然是向老君许愿了,老君是人化神麻,当然对人要关照了。

三清之一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许愿的方法:
许 愿 是 求 神 护 佑 自 己 , 使 自 己 的 心 愿 得 以 实 现 。
还 愿 是 自 己 的 心 愿 得 以 实 现 , 对 神 许 下 的 诺 言 得 以 对 现 。 许 愿 、 还 愿 不 需 择 吉 日 , 随 时 随 地 都 可 以 许 愿 、 还 愿 。
许 愿 之 前 最 好 能 沐 浴 其 身 , 斋 戒 净 口 。 在 神 前 敬 三 炷 香 , 然 后 在 神 前 伏 拜 虔 诚 祈 祷 , 默 许 所 求 心 愿 , 祈 求 神 灵 护 佑 实 现 其 心 愿 。 许 愿 可 大 可 小 , 不 拘 形 势 , 有 许 做 多 少 善 事 的 , 有 许 诵 经 , 做 道 场 , 献 神 供 品 , 重 塑 金 身 , 助 印 善 书 赠 送 , 捐 资 修 庙 等 。
求 神 护 佑 实 现 心 愿 后 , 求 神 护 佑 之 时 许 下 的 什 么 诺 言 必 须 兑 现 。
第2个回答  2010-09-23
道教的神仙很多,虽然三清地位很高,但是他们更多的教义方面的权威,就像佛教中的释迦摩尼,而佛教主要是向观音菩萨、药师佛等许愿,并不向释迦摩尼许愿,所以同理一般是不向三清许愿的。生活中更多是向无生母(如嵩山老母洞)、真武大帝(如武当山)或九天玄女等道教神仙许愿。
就我和身边人的经历来说,无生母和真武大帝都很灵,许愿只要是于他人无害,不违背道义,都能实现的,关键是自己要心灵纯洁,诚心诚意,这样更能感动神灵,使所求灵验。
第3个回答  2010-09-08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玉枢宝经》
尔时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玉清天中,与十方诸天帝君,会于玉虚九光之殿郁萧弥罗之馆紫极曲宻之房,阅太幽碧瑶之笈,考洞微明晨之书,交头接耳,细议重玄,诸多陪臣,左右踧踖。 天尊宴坐朗诵洞章,诸天帝君长吟步虚,彩女仙殊散花旋绕,复相引领,游戏翠宫。群仙导前,先节后钺,龙旗鸾辂,飘颻太空,并集于玉梵七宝层台。时有雷师皓翁,于仙众中越班而出,面 天尊前,頫音府顖音信作礼,勃变长跪,上白 天尊言:天尊大慈,天尊大圣,为群生父,为万灵师。今者诸天咸此良觌音敌,适见天尊阅宝笈,考琼书于中秘赜,不可缕计。唯有玉霄一府所统三十六天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有司,各分曹局,所以总司五雷天临三界者也。 天尊至皇,心亲庶政,此等小兆,以何因缘得以趋服,愿告欲闻。 天尊言:雷师皓翁,尔等仙卿,储勋夙世,累行昨生,故得玉府登庸,琼宫简录。今兹勋行,视夙昨多,尔其悉力,雷司委心火部。日复日,岁复岁,勋崇行著,性霁神融,克证高眞,卽阶妙道。惟是雷部鬼神,昼劳夕役,动有捶楚。大则考戮屑云雕雪,无有已时,檄龙命鸦,此息彼作,彼所因故尔其耳焉。雷师皓翁及诸天诸仙,耸耳而默。 天尊所坐九凤丹霞之衣音倚,手举金光明之如意,琅风清微,绮云郁丽, 天尊寂然良久。 天尊言:吾昔于千五百劫,以先心逢此道,遂位上眞,意酿此功,遂权大化。尝于 大罗元始天尊前,以清净心发广大愿,愿于未来世,一切众生,天龙鬼神,一称吾名,悉使超涣。如所否者,吾当以身身之。尔等洗心,为尔宣说。 天尊言:尔诸天人,欲闻至道,至道深窈,不在其他。尔即欲闻,无闻者是无闻,无见卽是眞道,闻见亦泯,惟尔而已。尔尚非有,何况于道,不闻而闻,何道可谈? 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定安,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眞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卽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 天尊言:吾今于世,何以利生?为诸天人演此妙宝。得悟之者,俾跻仙阼。学道之士,信有气数。夫风土不同,则禀受自异,故谓之气。智愚不同,则清浊自异,故谓之数。数系乎命,气系乎天,气数所囿,天命所梏,若得眞道。愚可以智,浊可以清,惟命俾之。愚昏昏,浊冥冥,亦风土禀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则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则亦曰自然。自然之妙,虽妙于知,而所以妙,则自乎不知。然于道则未始,有,以愚之浊之。诸天闻已,四众咸悦。 天尊言:吾今所说,卽是玉枢宝经。若未来世,有诸众生,得闻吾名,但冥心默想作是念,言九天应化雷声普化天尊,或一声,或五七声,或千百声,吾卽化形十方,运心三界,使称名者,咸得如意。十方三界,诸天诸地,日月星辰,山河草木,飞走蠢动,若有知若无知,天龙鬼神,闻诸众生一称吾名,如有不顺者,馘首刳心,化为微尘。
第4个回答  2010-09-06
没有最灵,天助自助之人。人都是这样的,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在天上画个佛,自己追求,空中画个鬼,自己去逃避,你问下自己,有用没。人如果不靠自己,谁都靠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