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未有计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现在要调整累计折旧。会计分录要怎样做?

同题

一、会计分录的做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累计折旧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同时注意要调整报表年初

二、在会计处理上按重大会计差错处理,必需按固定资产入帐时间为准,进行追溯调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

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和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因此,对于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涉及损益的事项,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增加以前年度收益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及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费用,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

调整减少以前年度收益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是用来生产产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价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摊销。这就是固定资产为什么要计提折旧的原因。 

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他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应该仅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和摊销额。如果在购买时直接全部摊销,则当年费用很高,利润减少,而以后年度利润高估。这都是会计所不允许的。

固定资产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而其价值则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这部分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当期计提的折旧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处理。

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0
1,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直接增加剩余月份的折旧,不需要做帐务调整,只要按剩余应该计提的折旧/剩余折旧月份,得出剩余折旧月份每月应该计提的折旧就可以了。 2,另外一种是重新计算每个月应该计提的折旧,汇总得出到目前应该计提的折旧,与已经计提的折旧比较,计算出差额后补提折旧,分录和正常每月计提折旧一样: 借:费用类科目(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3,对其进行账面价值按计提折旧的方法和尚可使用年限计算月折旧额,进行正常的折旧。账面价值就是原价减去已计提的累计折旧额后的余额(如计提了减值准备,还应减去减值准备)。如果以前的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均正确,就不对以前的累计折旧进行调整了。 会计分录还是: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重新确定后的计提额)
求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6-20
1、在会计处理上按重大会计差错处理,必需按固定资产入帐时间为准,进行追溯调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和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因此,对于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涉及损益的事项,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增加以前年度收益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及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费用,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调整减少以前年度收益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 2、以前年度应计未计折旧,补提的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3、会计差错的归纳与更正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差错的更正即账务处理可以从3个标准来考虑。一是差错的发现时间,可以分为日后期间(年度资产负债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差错和当期(当年年度内日后期间之外的其他时间)发现的差错。二是差错的所属期间,可以分为属于当年的差错和属于以前年度的差错。三是重要性,可以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即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的差错,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标准一决定了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发现了会计差错立即进行更正处理。标准二、三则决定了应更正哪一会计期间的相关科目。 依据上述3个标准,可以形成7种具体的会计差错,其更正方法有同有异。 (1)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无论重大还是非重大),应当立即调整当期相关项目。这样处理的原因在于:当年度的会计报表尚未编制,无论会计差错是否重大,均可直接调整当期有关出错科目。例如,2001年12月,发现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10000元,则发现时应做如下分录,并调整相关项目: 借:管理费用1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 (2)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非重大会计差错,其更正方法也是直接调整当期相关项目。对于该类会计差错尽管与以前年度相关,但根据重要性原则,可直接调整发现当年的相关科目,而不必调整发现当年的期初数,所以处理方法同(l)。 (3)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涉及损益的,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过渡,调整发现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则调整发现年度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因为是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错,涉及损益的与本期利润无关,不涉及损益的也只影响本期期初数,这样处理可及时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符合重要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同时也不妨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例如,A公司2001年9月发现2000年一项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未结转到管理用固定资产,金额为600万元,2000年应提折旧100万元,2001年应提折旧75万元(公司所得税率为33%,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提取法定公益金)。经分析,上述事项属重大会计差错,其中2001年末计提折旧75万元为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两年的差错要求作出调整,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6,000,000 贷:在建工程6,000,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00 借: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33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30,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7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70,000 借:盈余公积一法定盈余公积67,000 盈余公积一法定公益金33,500 贷:利润分配一本分配利润100,500 借:管理费用750,000 贷:累计折旧750,000 (4)日后期间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无论重大还是非重大),应当视同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因此更正方法同(1)。 (5)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重大或是非重大)。报告年度是指当年的上一年,由于上一年会计报表尚未报出,故称上一年为报告年度。由于该会计差错发生于报告年度,无论是重大差错还是非重大差错,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 (6)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其处理方法同(5)。因为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将属于报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这样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7)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对于该类会计差错,由于不是发生在报告年度,故不能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而是将差错的累积影响数调整发现年度
第3个回答  2015-09-25
会计分录的做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累计折旧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同时注意要调整报表年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