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会输?刘邦为什么会赢?

如题所述

——读易中天《品人录》 儿子从外面借了一本易中天的《品人录》,翻开一看,首篇便是品项羽。说到项羽,便不能不说刘邦。我记得我大学时写了一篇论文,也是品评项刘二人。今天读到易先生的这本书,还是感慨颇多。 易先生品项羽,自然也是以刘邦做参照。他通过对他们二人出身、性格的对比,揭示了他们失败与成功的原因。抛开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不说,我认为,无非是,刘邦具备领袖特质,而项羽不具备领袖特质。 刘邦所具备的领袖特质之一,是知人善用,具有凝聚力。论个人素质,刘邦与项羽不可同日而语,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攻城则城池皆破,杀敌则敌胆尽丧。而刘邦没有想出过一个计谋,没有攻下一座城池,没有亲自指挥过一场战斗。刘邦为什么能成功呢?因为刘邦具有自知之明。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应军需,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将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天下最优秀的人才,却能为我所用,因此我得了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能不失败吗?可见,刘邦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知人之明,了解别人的长处,善用别人的长处。项羽自认为出身高贵,能力出众,便高傲骄横,不可一世。而且,眼睛里还揉不进沙子,所以,成了孤家寡人。领袖领袖,手下没有人,又怎么能称得上领袖呢?刘邦用人之道,一在了解别人的长处,给予适合的平台让别人发挥;二在于信任别人,充分授权,宽容豁达,不计前嫌;三在于舍得封赏,用利益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刘邦身边集结起一群英雄豪杰,并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格局,他自己只用做两件事:一是用人,二是拍板。刘邦之所以能成功,是他能够运用集体的智慧;项羽之所以失败,是他只知逞匹夫之勇。我想,这是他们胜败的决定性因素。 刘邦所具备的领袖特质之二,是他具有战略眼光与战略思维。为了达成战略目标,他能够克制欲望,改正错误,能够允许暂时的失败,能够容能够忍,甚至能够牺牲亲人。而项羽就做不到这一点。项羽与刘邦相比,他是个性情中人,只求一时快意,不计后果,做了很多傻事。所以我们说,项羽处处看不起刘邦,其实他就做领袖而言,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刘邦比。 刘邦所具备的领袖特质之三,是他判断力极强,能够抓住机会,当机立断,做事干净彻底,毫不黏糊。而且敢于冒险,豁得出去。而项羽则优柔寡断,婆婆妈妈,心怀妇人之仁,小家子气和小心眼儿严重。二人相比,项羽表面残忍,其实温柔;表面勇猛,其实脆弱。刘邦表面随和,其实狠毒;表面窝囊,其实坚强。所以,刘邦的胜利,是一种必然。 项羽留给我们的,是一曲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刘邦留给我们的,是慷慨激昂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悲剧英雄与成功领袖的气质差别,可见一斑。项羽做不好领袖,从他的有勇无谋、感情用事、过于任性和没有远见来看,大约叫他做一个将,也是做不好的。 当然,我们还是承认项羽有他的让人疼爱的真性情,不过,这种真性情只能放在京剧里让我们唏嘘叹惋,而在生死存亡的残酷较量中,这种真性情只能成为承受剑戟的一块软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4

赢在了“人心”,刘邦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懂得信任下属,也懂得把下属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算他自己看不起儒生,该信任的谋臣他还是会信,还是会用。而项羽不同,他嫉贤妒能,生性多疑,获胜不分功,他更像一个个人英雄,值得后人崇拜,却很难与他共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