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稳摇晃东倒西歪是怎么回事吗?

如题所述

生活中常见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扭扭,摇摇欲坠的样子,很是吃力。当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患者的上肢也会不由自主的出现一些不协调的动作, 步态是指步行时的姿势,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要求神经系统和肌肉的高度协调,同时涉及到脊髓反射和大、小脑的调节,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协调。因此观察步态可提供重要的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线索。肌肉无力的部位和程度决定了导致走路不稳的类型。那么这种情况有哪些疾病导致的呢?

中风后遗症: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变、或因颈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压迫椎动脉,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诱发一系列缺血症状。 因上述症状是缺血引起的,尚无梗塞形成,所以CT和核磁共振多无阳性发现。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表现为:(1)急性起病,中老年多见,多伴有颈椎病,可反复发作;(2)眩晕或头晕多伴恶心、呕吐、耳鸣;(3)共济失调,多为一侧肢体,表现为站立不稳,踩空感,走路时向患侧倾斜;(4)半身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复视、头痛等。(5)短暂性遗忘等。 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与平衡障碍,且容易发生跌跤,也常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肌张力障碍:起病初期,往往在开始行走时都会出现一侧足部不随意的足趾跖屈,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称之为“足趾步态”。在发病的早期,这种异常动作仅影响一些随意动作,如影响往前行走,而不影响其他方向的动作,如后退,或横行时行走就完全正常。也有表现为一侧下肢突然的弯曲或反射性的痉挛。几个月或几年后,这种不自主的异常动作,静止时也会出现,并渐进性扩展波及邻近部位的肢体,最后波及面部、颈部以至全身。

脊髓空洞症: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每一种疾病导致的行走障碍都是不一样的,严重程度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在以上疾病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去医院就诊,在控制病情的基础上找对方法及时治疗彻底,以免留下后遗症,导致生活不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6
走路不稳摇晃东倒西歪是神经科的常见症状,突然出现行走不稳,应及时就诊,排除是否存在颅内疾病。如果行走不稳合并头晕或肢体无力,应考虑脑血管疾病的可能,行走不稳伴走路姿势异常,可能提示小脑疾病。
行走不稳应考虑突发或缓慢性行走不稳,突发行走不稳应排除颅内疾病,合并头晕或肢体无力时应鉴别脑血管病。隐匿性行走不稳,不伴肢体无力,无头晕、头痛,应重点观察走路姿势是否异常,鉴别是否存在小脑病变。
嘱患者闭眼,如果不能维持平衡,可能提示深感觉障碍。对于慢性饮酒患者,部分人群可出现脊髓小脑病变,导致行走不稳。
患者行走不稳应注意鉴别颅内病变、小脑病变、脑血管病变或其它原因所致,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当运动,注意增强体质。
第2个回答  2022-03-06
走路不稳如果没有合并力量的异常,需要考虑有无锥体外系的损害,即协调运动的损害。这一类损害从深感觉即脊髓的后索,一直到小脑或丘脑,这类脑部的损害都能出现走路不稳,具体原因如下:

1、脊髓后索损害:通常有偏食或缺乏维生素等情况,这类损害导致的走路不稳可以经过视力调解,即睁着眼走时相对较稳,但闭上眼之后会出现明显的不稳,或黑天走路非常困难,是一个后索共济失调的原因;

2、小脑性共济失调:不论看还是不看,可能都出现往两侧倾倒或前后倾倒的症状,同时还会出现其他小脑体征,比如共济异常即指鼻子指得很歪或辨距异常,即比划距离大小较为困难;

3、丘脑或额叶联系纤维损伤:也会出现相应的行走不稳症状。

所以走路不稳,通常还是要根据具体的病因来进行鉴别。
第3个回答  2022-03-06
应该是你的大脑与神经系统出现问题,导致你走路不平衡。你需要到医院去检查一下,看什么地方出现问题。
第4个回答  2022-03-05
这种情况的原因不能完全明确,头部、颈椎、腰椎都可以引起此种情况。建议你到医院进行面诊检查,进一步明确原因,只有明确了原因,才能做出下一步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