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一直告诉我们的是,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翻阅他的历史,发现记载的寥寥无几,只是告诉我们他是楚国人,在早年的时候他长的非常俊美,而且才高八斗,受到楚怀王的宠信。可是后来,由于宠妃郑袖跟佞臣靳尚等人一直进谗言,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后来甚至被楚怀王驱逐出了郢都,开始了漫长的流放生涯。一直到秦国攻下了楚国,屈原投江而亡,以身殉国。

       可是,历史的背后,是我们所不了解的。其实,纵观历史,你就会发现,屈原真的是不受史学家们的喜欢,从战国一直到西汉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完全就没有关于屈原的官方记载。是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把他的故事写进去,然后他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中。可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连顺带提到他的名字都没有。后来,宋朝的王逸创作了《楚辞章句》,因为某些政治因素,对屈原的形象进行了加工,把它理想化与圣洁化,顺应“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随后,端午节和赛龙舟等民间风俗也应运而生。所以,可见屈原的形象其实是空白大于色彩的,有许多失真,或者是缺失的地方,我们现在印象中的屈原,是已经被某些人大刀阔斧改造过了的。

       为什么史学家们不喜欢屈原,有传闻说屈原跟楚怀王是恋爱关系,是佞臣之流。但是,战国毕竟离我们太遥远,我们并不能接触到现实。只是,我觉得班固说的一句话有道理,他评价屈原“露才扬己,怨怼沉江”,称之为“不合经意”。“露才扬己,怨怼沉江”的意思是,屈原做人太高调了,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自己有才,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自己的名声。不得志以后,没有想着别的出路,只想着跳江自杀。 我觉得这个评价还是相对客观的。

        其实如果说客观的推断的话,屈原估计跟我们这个时代的愤青是有一定相似点的,都是颇有才华的人,可是又没有特别实干的才能,没有做实事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且脾气又不好。试想,哪个上位者会希望自己的下属一直跟自己唱反调,不管这些反调是对的错的。所以再加一条,屈原是一个脾气不好,不会看颜色,情商不高的愤青。

        所以,有的才华只能停留在书面上,比如说屈原,他的诗词很完美,可是,对于政事,可能他只有一个想法,而没有具体做法。因此,屈原是一个不值得学习的悲剧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9

屈原是我们中国古代时候的一位忧民忧国的爱国诗人,他生长的环境正是中国的历史变迁之际——战国时期。

屈原其实并不姓“屈”,而是应该姓“芈”,不错,就是“芈月传” 的“芈”。屈原的祖先应该是一个很牛逼的历史人物,乃是上古帝王“高阳”。屈原在《离骚》中是这么说自己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而他自己从血脉上论,也确实是当时楚国的皇亲国戚。

由此可见,哪怕是在当时的楚国,屈原这个家族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名门望族,也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所以屈原这个人,从小应该是家境比较不错,不愁吃喝的。用今天的话来讲,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

出身于名门望族,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自己的未来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毕竟当时还没有科举制,没有正规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还是依靠达官贵人们自己请先生来培养后代子弟,然后把人才送给国家任用的。所以屈原也是不负众望,学得良好的知识品德,得到了皇帝的赏用,委以大任。

但可惜的是,后来的屈原由于触及到贵族势力的利益,遭受到贵族势力的联合排斥,最终不得不被楚怀王所贬,流落到江南地区,以平众怒。

被贬后的屈原悲痛不已,一方面是关心国家危难和民生疾苦,另一方面也是被楚怀王伤透了心吧!传说中屈原和楚怀王之间一直都有断袖之好,两个人你情我愿,互相生有爱慕之情。但可惜,往日的相看两不厌,最终换来的却是相望于江湖!

俗话都说,伤痛是一个诗人最大的力量,是一个诗人灵感的源泉。这句话用在屈原的身上,还是真是不错。悲痛欲绝的屈原,只能够整天借着一支笔,抒发自己的心里话,赞美自己所看到的美好景物,期冀自己能够去到美好幸福的家园。

就这样,屈原结合着自己家乡的独特曲风格调,竟然创造出了让后来人惊叹不已、别具一格的“楚辞”,尤其是以《离骚》、《天问》等为代表的经典诗篇,永垂不朽!

后来,在听闻自己的国家楚国,终究还是被秦国的白起将军率军攻破之后,屈原心中最后的那点希望还是破灭了,自己终究还是永远都无法回到故乡去了。于是屈原选择跟着自己的故国,跟着自己心中的怀王,一起上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7-18

总得来说,屈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

屈原属于出名很早的人,他出身贵族,年轻时就被楚怀王看上,被委以重任,再加上屈原本身就很有才,也很有抱负,着实为楚国的富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那时候的屈原应该是意气风发的,蓬勃向上的,他也很感恩楚怀王,对楚怀王的知遇之恩深表感激。

可是,好日子终究不长,因为楚怀王的耳根比较软,也因为屈原的改革动了其他贵族的利益,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楚怀王身边说屈原的坏话,其中最著名的数靳尚了。他们向楚怀王进献谗言,说屈原邀功,把修改法律,改革的功劳都自己揽了,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等等。慢慢的,屈原不再那么受宠了,遭到了楚王的冷落,楚王再也不对他言听计从啦。而且,这时屈原也遭到了放逐。但是,这还不是最致命的。对屈原来说,最致命的还是楚国一步步走向衰落,被秦国打得落花流水,国力大衰。楚怀王后来也被骗到秦国软禁了起来,直到死去。而新上任的楚王也对屈原不信任,将他流放。

当楚国的郢都被秦军攻破时,屈原再也受不了啦,他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国家就这样被敌国灭掉,于是沉江啦。每当看到屈原的故事,就总会为他叹惋,空有一身本领却不被信任,空有报国之心,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这样的悲剧,换谁谁能受得了呢?

第3个回答  2017-07-18
两千多年前,是谁在分辨沧浪之水的清浊?又是谁不忍心国家遭难而怀石投江?又是谁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慨叹?是谁怀着满腔抱负却落得国破家亡?
你的才华,你的抱负,你的愤怒,你的悲叹,只换来了奸臣的排挤。楚怀王的昏庸,你心中的抱负无法挥散,你怀着难以仰制的忧郁悲愤,在国家破碎.家人分离的昏暗中写出了感慨千古.离恨交加的文章-------《离骚》。
你手足日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穿着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你悔不该将婵娟托入着沼泽泥浆,你恨奸臣的勾结楚怀王的昏庸。
你不像后世的文人不停地哀伤自己报国无门,你只将你的赤胆忠心献给国家而忘记自己。面对流放,你没有反抗,没有逃脱,没有忿忿不平。有的,只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你的忠心耿耿,实在太真实了,感动了后世无数的人,却从末被超越。
你的忠心耿耿,实在太真实,让我仿佛能看见——
你就站在那里,站在罗汨江边,回望首都,然而那里正泛起滚滚浓烟、火光冲天。楚国不再是楚国了,而是秦国的战地了,你的眼神深情而又绝望,忍不住老泪纵横。你有太多话想要诉说,却说不出一个字。你又低下头望着自己的倒影,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手脚都带着脚镣。但这些并不能掩饰你眼中的睿智。然而国已破家已亡,一人独活,有什么意思,你忽然抱起一块石头,大喊一声:“吾与楚共存亡;”纵身向江心跳去,你忠君报国的火焰在冰冷的江水中悄然熄灭。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末悔。”当我们在历史的河边驻足,遥望两千多年前的你——屈原,谁能想到,你的一次人生之旅足足影响了中国千年。回望今天。中国已在腾飞,但我们仍然需要你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照耀着国人的前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