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认识氧气跟许多物质反应的现象,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学会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习气体的物理性质。

(2)用对比实验等方法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是采用演示试验、引导探索法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用具:

仪器:酒精灯、集气瓶、盖玻片、燃烧匙、坩埚钳。

药品:木炭、石灰水、硫磺、铁丝、氧气。

其它:火柴等。

教学过程:

图1:

图2:

氧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熔点-218°C)均为淡蓝色。    

二、化学性质。    

1.木炭与氧气反应: 碳+氧气→二氧化碳。     

2.硫磺与氧气反应: 硫+氧气→二氧化硫。     

3.铁在氧气中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整体思路:通过本节课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化学性质的特点,掌握氧化反应和氧化物概念。    

(一)本节课处理较好之处:    

1、引入阶段:氧气,学生熟而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深入。因此我就在教学中用“天宫二号”发射视频引入课题,造成悬念,成功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氧气化学性质: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到现象清晰,留下印象深刻,课堂中教师通过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出木炭、铁、蜡烛在空气中及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结论,体现了直观思维的训练和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并很好地引导学生对现象描述、表达式书写,规范了学生科学表达能力。    

3、总结阶段:氧气既能与单质反应,又能与化合物反应,从而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前面已学习过的例子,如:氧气与镁反应,氧气与磷反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本节课不足之处:    

1、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导致铁丝实验现象不明显。    

2、学生探究问题时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还需仔细考虑。    

3、学生提出问题时,点拨的不够深入。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而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提高课堂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