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的少年班为何纷纷停办?

如题所述

1、学校缺少个性化教育

学生被要求学相同的课程,没有导师制,最多班主任多关心一下;至于心理咨询,其他大学生有怎样的待遇,他们也是怎样的待遇。

2、师资管理跟不上

少年班的学生都智力超常,必须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的学习,甚至需要单独编写教材,但很多高校在这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3、家长的盲目推崇

家长的盲目推崇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早日入学,甚至采用涂改出生日期的方式来取得报名资格。本来属于正常的超常教育探索,在实践中却“变了形”。

4、考生的素质下降

少年班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通病,例如偏科严重。此外,由于提早进入大学校园,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心理压力沉重。

5、社会的质疑

过去媒体对少年班过分关注,报道连篇累牍。在外界超乎寻常的关注下,学生精神压力巨大、成绩下滑,以至于舆论开始质疑少年班。

扩展资料:

在培养模式上,少年班以“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进行贯穿大学全程的、将课程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的自主化学习与研究的培养过程。

少部分专业意愿十分明确的学生,从入学起直接进入主修专业,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学习;大部分学生实行两段式学科平台培养模式(2+2),前两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

在培养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尽早引导他们进入科研一线,通过实践锻炼,帮助学生选择和调整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修读相关课程。

鼓励专业交叉,学生可以选修多个专业的课程,使得学生有较为广泛的适应面,同时在符合自己兴趣、特长(能力)的方向有充分的发展,实现“广度”和“深度”的真正和谐统一。

为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对课程深度的需求,少年班与教务处、相关学院创办“华罗庚班”、“严济慈班”、“物质科学班”等学科强化计划,对相应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可以随时调整进出这些计划。

截至2013年,中科大少年班(含零零班)共招收2412人,毕业1879人,其中少年班招收1261人,毕业1070人,零零班招收1151人,毕业809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少年班 长成了少年班学院(换个角度看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国内少年班办学成败曾是一个持续不衰的争议焦点。近年来,社会上对少年班的非议更多,国内开办少年班的大学从十几所到现在的3所的事实似乎更给这些非议增加了佐证。那么,现在国内还有哪些学校有少年班?当年的少年班的“神童”们现在何处?

大学少年班由最初的13家大学到现在只存在3家大学招收少年班学员。曾经办过少年班的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目前只剩下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招收15岁以内的少年班学生。

那么大学少年班为何纷纷停办?1、学校缺少个性化教育。学生被要求学相同的课程,没有导师制,最多班主任多关心一下;至于心理咨询,其他大学生有怎样的待遇,他们也是怎样的待遇。2、师资管理跟不上。少年班的学生都智力超常,必须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的学习,甚至需要单独编写教材,但很多高校在这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3、家长的盲目推崇。家长的盲目推崇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早日入学,甚至采用涂改出生日期的方式来取得报名资格。本来属于正常的超常教育探索,在实践中却“变了形”。4、考生的素质下降。少年班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通病,例如偏科严重。此外,由于提早进入大学校园,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心理压力沉重。5、社会的质疑。过去媒体对少年班过分关注,报道连篇累牍。在外界超乎寻常的关注下,学生精神压力巨大、成绩下滑,以至于舆论开始质疑少年班。

曾经的神通,有人意气风发有人命运坎坷。查阅网上的资料,少年班几乎每年都有几个“问题学生”被退学,有的自控力差、贪玩、学业跟不上,有的品行不端,还有的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也有个别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休学。在少年班已毕业的学生中,有85%以上的学生毕业当年就考取国内外研究生,有3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近百人成为教授、研究员,还有不少人在科技创新型企业承担重任。

想了解更多的高校信息,快关注我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22

少年班是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某些顶尖高等学府,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头脑异常聪明或者有其他特殊技能的年轻人全部集中起来,提前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出国深造等。这种现象外国也有,但不明显,主要以中国为主。

少年班表面上培养了一批具有顶尖头脑的青年人才,但事实上这些被培养出来的人才,到了国外后几乎很少回国,他们都选择在外国定居,结婚。而那些回国的人,也不见得有几个从事科研工作。

中国历代的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以及军工企业科学家等,几乎看不到少年班的身影。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是一步步稳打稳扎从小学到大学的,没有一个是天才型人物。

注:天才型人物指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通俗一点来说就是那些3岁识2000个汉字,8岁可以解题勾股定理,10岁可以上大学的那种小孩,就叫“天才型人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