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感觉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虽然很多人指出饮料事实也涨价了,但是相比于其他的物价涨幅,饮料真的可以说是白莲花了,这些年及时涨价,也涨幅比较少。为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原因
1,饮料的成本低
不管承认与否,饮料本身的成本变化较少,大部分非果汁饮料,尤其像可口可乐这种,主体上,99%以上的成分都是水啊。
而这些年,水基本没变动,至于核心原料的变动,其实这一点是可以体现的。
但是由于不少公司采取的很长周期的生产策略,所以往往不会发生大幅波动。
2,饮料公司的竞争比较多。
由于饮料本身的生产成本低,以及多元化,所以竞争非常激烈。
你喜欢喝牛奶,牛奶的饮料可以诞生n多种,我见到过很多家牛奶相关的产品,比如各种各样的优酸乳之类的,几乎各个厂家都可以生产,而且技术现在都这么好,味道差异真的也只有专业人士能够品尝出来。于是,你要是涨价狠了,大家就去转投其他家的产品了。所以说,竞争是对价格最好的抑制办法。
3,他们还可以变相的涨价。
变相涨价主要有两条思路。
1,减量不减价。
这一点是常见策略,比如330ml的瓶子,降到了300ml,看起来人们喝不出来差异,但是事实就少了十分之一的内容,事实上相当于变相涨价了。
2,推出新产品
如果就产品锚定的太久了,人们习惯了的话,那么他们就会推出新的产品来取代就产品,而对于新产品,就可以选择新的定价了。
我做的就是饮料行业!饮料的销售模式:厂家-经销商-超市-消费者。
饮料到底涨价没有?
答案是有涨价!
只是涨价的方式可能各不相同!举个例子:某师傅12年红茶最火爆,我记得当时的价格2.5一瓶,到了13年细心的群众可能发现了,原来是600ml一瓶的红茶,结果变成了500ml,饮料属于快消品,购买者的选择需求属于冲动性消费,大致意思买一瓶饮料品牌、价格、口感、促销力度、是否冰冻等这些组成了消费者购买的先决条件,同样的红茶、同样的价格某师傅的做法导致同比销量跌的一塌糊涂,最后不得不跟市场妥协将容量升回到600ml,当然这属于变向的价格微调。类似的事情其他厂家都做过!
第二种:直接价格上涨;对于厂家来说提高卖价就可以提高他自身的利润,但是问题关键在于饮料行业品牌、品种太多,饮料关注点又集中,很多饮料品种贵个5毛消费者可以瞬间敏感到,所以很对超市面对竞争环境,是不会提价的。同样举个例子:娃哈哈的矿泉水原来售价1.5一瓶,公司为了提高利润,统一涨价零售价至2元一瓶,并且在瓶身上面有标注厂家建议零售价格2元/瓶,但是到目前的结果是只有部分小店、便利店选择上调零售价,大部分商超还是维持原价,所以很多人感受不到其实产品已经涨价了,只是终端网络基于市场竞争的大环境选择压缩自己的利润,来满足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点。
涨价对于厂家、经销商来说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涨价的原因无非:1、原材料上涨,瓶子、盖子、标签;2、运营成本上涨,汽油每年涨涨涨,高速收费没降过、人员管理成本涨涨涨,房租涨涨涨;3、宣传费用的上涨,目前市场的饮料很多有品牌代言人,目前的代言行情参照小鲜肉片酬,两个字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