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该怎么办才好

如题所述

突发性聋治疗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效率在70%左右。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在发病后7~10天内尽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加内耳血液供应,目前是突发性聋的重要治疗。
2.溶栓和抗凝药物
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红细胞聚集和血浆黏稠度也呈显著升高,提示血液黏滞度在突发性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3.神经营养类药物
常用的神经营养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ATP)和维生素类等。ATP是一种辅酶,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突发性聋的主要药物之一。
4.高压氧治疗
由于毛细血管细胞水肿,耳蜗血流减少导致耳蜗缺氧,部分突发性聋患者外淋巴氧压降低,因此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耳蜗内的氧压。高压氧治疗可以减轻内耳水肿和缺血缺氧损害,改善内耳循环,也能明显提高血液及组织细胞的氧分压和血浆中的容血量和在组织中的弥散半径,加快内耳毛细胞和前庭神经纤维的修复,还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因而可以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治疗效果与患病时间相关。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高压氧结合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优于单一的高压氧疗法。经过临床观察,高压氧治疗结合一定的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更佳,对突发性聋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使治疗得以顺利的进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5.疗效评估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1996)疗效分级标准:
①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②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③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④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预后
突发性聋有自愈倾向,一部分患者可自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听力损失严重、伴有眩晕等是预后不佳因素。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治疗开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在7~10天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

预防
由于突发性聋病因尚不明确,并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作为一般性的预防,日常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2.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
3.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
4.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5.对于已经患突发性聋并且治疗后患耳仍然不具有实用听力水平的患者,除上述建议外,还建议特别应该保护健侧耳:①避免接触噪声;②避免耳毒性药物;③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1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有增加趋势。有的人耳朵不痛,不痒,不流脓,突然就听不见了,有的人甚至清早起床时还耳聪目明,突然就耳朵发闷,有胀满感,几小时后逐渐听力损失,有时会伴有眩晕症状。突发性耳聋常会引起内耳毛细胞变性和缺血,而人内耳的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如及时治疗,听力还有可能恢复,如耽误了早期的有效治疗,则可能会遗留听力残疾,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
大部分突聋病人为突然发生的单侧耳聋,有些人会伴有耳鸣、耳内闷塞感,部分病人还可伴有眩晕、恶心及呕吐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尽快到到医院就诊,医生根据听力学检查再结合病史就可以做出诊断了。
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病毒感染;精神、心理因素;耳内微小血栓引起的内耳供血不足(内耳的中风);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事实上,大多数情况是查不出具体原因的。
一旦患上突发性耳聋,治疗时机至关键,要尽快救治,越早越好。一般情况下3天以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青年人较老年人效果好。如果病史超过1个月,听力恢复就很难了,所以说突发性耳聋是需要抢救性治疗的。
得了突发性耳聋不要慌,患者一定要正确对待突发性耳聋,保持心情平静、充分休息很关键!患者家属也要多关心、多安慰,鼓励患者积极乐观地看待疾病。
第2个回答  2019-02-22
 一、突发性耳聋简介
    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二、突发性耳聋的病因
诱发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病毒诱发以及由于不及时补水引起的“耳中风”等。
近10年来,我国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随着国家对抗生素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加上市民自身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如今,因滥用抗生素而引发的药物性耳聋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其他因素引发耳聋的现象却在不断增多。

1.精神压力大
案例
家住海淀区的李女士在一所小学做老师,前段时间她忽然感觉听力出了问题,当时以为是心理原因,并没有太在意。几天前,李老师下班回家时忽然感觉到自己的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变得很低,走在喧闹的街上,她都没感觉到嘈杂。第二天李老师就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年仅37岁的李老师患上了突发性耳聋。幸运的是,由于就医比较及时,并未酿成严重后果。经过两周的治疗,李老师已健康出院。
“她就是平时压力太大了。”李老师的治疗医师介绍,在为李老师治疗的过程中,她曾多次提到自己平时工作压力很大,最近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据医生分析,精神压力太大,正是导致李老师突然失去听力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社会,工作上竞争激烈,家庭里矛盾频发,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医生介绍,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很多,但就近几年临床情况来看,中青年患者越来越多,这些人出现听力问题,多半是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引起精神高度紧张,就容易引起耳部供血不足,时间长了就可能造成突发性耳聋。”
近5年来,因精神压力大造成的突发性耳聋人数越来越多,而其中情况较严重的患者也不在少数。“一般中重度患者才会住院,也就是说,听力要失去50分贝以上。”医生介绍说,医院里每天都会接诊到突发性耳聋的病人,遇到病人扎堆的时候,耳科医生都忙不过来。患上突发性耳聋的中青年市民,基本上都供职于教师、保险、销售等压力较大的行业。

发现听力下降要及时检查
医生介绍说,一些患者发生突发性耳聋后,往往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休息一下或去去火就可以了。实际上,从多年临床经验来看,在所有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发病一周内及时治疗的,约80%的病人可以恢复听力,发病两周后再治疗效果就差很多,就算治好了,听力也不会恢复得多么好。而病程如果超过一个月,听力已经基本定型,治疗康复的希望就更加渺茫。
因此,若突然发现自己听力出现问题,要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确定病情后,更要及时接受治疗。

保护听力要学会自我放松
要想保护听力,首先就要学会自我放松。保护听力应从自身做起,年轻人要注重培养良好的用耳习惯,在压力面前学会自我调适、自我减压,心理焦虑较严重时应辅以心理治疗。合理安排作息,尤其注意不要熬夜;同时还要注重加强营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突发耳聋或听力下降,不要马上使用助听器,应先到医院就诊。只有在听力损伤通过治疗不能治愈的情况下才需配备助听器。

2.生活不规律
案例
28岁的白领小张一夜醒来突然失去听力。他急匆匆赶到同仁医院,随后的听力测试更让专家惊讶,对于100分贝的极限测试音量,小张竟然毫无反应。
失聪前一晚,小张和好友去喝酒,醉酒后一觉醒来便发现生活完全改变了。“以前突发性耳聋是四五十岁的人才会出现的疾病,但是现在年轻人患病却在增多。”小张的主治医生介绍,医院的耳鼻喉科每20名患者中,就会有1例突发性耳聋。她近期治疗的年龄最小的患者刚刚20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医生坦言,很多人都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听力了。

患者多身心过度疲劳
专家发现,患突发性耳聋的年轻人都喜欢熬夜、工作压力大、长期疲劳。医生分析,人长期处于身心过度疲劳和压力过大状态,会阻碍内耳血液供应,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容易导致失聪。而沉重的工作压力亦会令本身患有耳鸣的人士病情恶化。
据医生介绍,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聋,为瞬间发生的、不明原因的重度感音性聋,多发生于单侧耳,亦偶见双耳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患者多与体力疲劳过度、精神压力太大、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患者突发性听力下降,同时伴有耳鸣。患者中,大约有7%需要住院治疗;约10%的患者会有严重的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7日内就诊治愈可能大
据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专家介绍,患者在出现耳闷、耳鸣等症状后,应及时就医,一般在出现症状后的7日内就诊,治愈的可能性较大。
据了解,目前,治疗突发性耳聋大多采用高压氧或凯时输液的方法。应用较大剂量的凯时治疗仍有可能使其中一部分患者听力提高。即使部分患者听力得不到提高,但由于凯时对耳鸣的有效治疗,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家建议

缩短应酬时间
越来越多的白领感觉听力正在下降:听音乐的音量越开越高,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人感觉耳朵闷,声音一大耳朵就嗡嗡作响。在门诊中,很多白领自述曾经在卡拉OK、酒吧应酬时感觉过耳鸣。专家建议市民,如必须应酬的话,应尽量缩短时间。
用耳罩式耳机
尽量用耳罩式耳机。如果持续使用耳机,应该控制音量,一次连续听歌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然后让耳朵彻底休息。睡觉时千万别戴耳机,否则一不小心睡着了,耳朵所受损害将明显增加。

及时减压放松
职场人士应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平时工作生活不要过于疲劳,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心情要开朗,精神要放松,少食奶酪类食品,少饮咖啡和烈性酒,这样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耳部疾病。

3.缺乏必要补水
经常不活动的人,突然大量运动,不注意及时补水;还有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大量出汗而忘记补水,这都是“耳中风”,即突发性耳聋的高危群体。
专家表示,夏季运动后不注意喝水或工作时人处于脱水状态会使血液流动变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神经系统信息不畅,后果就是突发性耳聋。
人的血液就像河流一样,如流动过缓或水量不足,可能就无法带走泥沙造成沉积,甚至断流;血液也是如此,如人的机体血液中水缺失首先就是神经系统信息无法反馈,表现在耳朵这个器官上就是突发性耳聋。
因此,专家建议:无论有无突发性耳聋史,人们工作和运动都要及时补水,以凉白开为最好。遇到听力骤然下降要及时就医。突发性耳聋若能在一周内就医,七成患者可明显好转,听力能恢复到接近原来的水平,若耽误治疗,一周后疗效明显下降。
第3个回答  2019-02-20
及时就诊,积极治疗。
突发性聋治疗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效率在70%左右。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1.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加内耳血液供应,目前是突发性聋的重要治疗。
2.溶栓和抗凝药物
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红细胞聚集和血浆黏稠度也呈显著升高,提示血液黏滞度在突发性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3.神经营养类药物
常用的神经营养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ATP)和维生素类等。ATP是一种辅酶,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突发性聋的主要药物之一。
4.高压氧治疗
第4个回答  2019-03-09
你好,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大部分突聋病人为突然发生的单侧耳聋,有些人会伴有耳鸣、耳内闷塞感,部分病人还可伴有眩晕、恶心及呕吐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尽快到到医院就诊,医生根据听力学检查再结合病史就可以做出诊断了。一旦患上突发性耳聋,治疗时机至关键,要尽快救治,越早越好。一般情况下3天以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青年人较老年人效果好。如果病史超过1个月,听力恢复就很难了,所以说突发性耳聋是需要抢救性治疗的。一旦得了突发性耳聋不要慌,一定要正确对待突发性耳聋,保持心情平静、充分休息很关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