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氧化性物品有哪些?其危险特性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1.过氧化钠

本品为淡黄色颗粒或粉末,加热时变黄色,极易潮解;与潮湿空气接触则分解成过氧化氢而失效。溶解于水中生成氢氧化钠,释放出氧和大量的热。过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对皮肤、眼睛有害。本品是强氧化性物品,与乙醇、可燃液体及有机酸类接触,即引起着火和爆炸。遇热、水即分解而放出氧。与有机物及镁、铝、锌粉接触时或撞击、摩擦时能引起着火或爆炸。

2.过氧化氢溶液

本品由电解硫酸氢铵制得。纯过氧化氢是无色油状液体,易分解放出氧和热,是强氧化剂。本品是强氧化性物品,受热或遇有机物易分解放出氧气。加热至100℃则激烈分解。遇铬酸、高锰酸钾、金属粉末会起剧烈作用,甚至爆炸。

3.高锰酸钾

本品用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钾作用制得锰酸钾,再用电解法氧化而制得。黑紫色有金属光泽的粒状或针状结晶,味甜而涩,溶于水,呈紫色溶液。熔点时分解放出氧,遇乙醇亦分解。本品是强氧化性物品,与易燃物质一并加热或撞击、摩擦即发火爆炸。与有机物、易燃物、酸类,特别是硫酸、双氧水、甘油接触,容易发生着火和爆炸。

4.氯酸钠

本品在无隔膜的电解槽内电解饱和食盐溶液而制得。无色无嗅粒状结晶,味咸而凉,能溶于水和醇。本品是强氧化性物品,超过熔点即分解放出氧气,是强氧化剂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种。有毒,有潮解性,与磷、硫及有机物混合易着火和爆炸。

5.硝酸铵

本品用氨中和硝酸而制得。系无色无嗅的透明结晶体或白色小颗粒。加热至160℃以上则放热分解,放出一氧化二氮有毒气体。极易溶解于水、酒精和氨溶液中。本品是强氧化性物品,易潮解,易爆炸,性质不稳定,各种有机杂质均能显著地增强硝酸铵的爆炸性。加热至300℃以上时有爆炸危险。

6.硝酸钾

本品从天然土硝提炼或用硝酸钠与氯化钾起复分解反应制得。溶于水,不溶于醇及醚,无嗅、无毒,味咸、辣而有清凉感。硝酸钾的结晶,不含结晶水,在空气中不潮结。本品与有机物、碳、硫等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燃烧时火焰呈紫色。爆炸后产生有毒和刺激性的过氧化氮气体。

7.漂粉精

本品是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钙溶液而制得。有腐蚀性和毒性。本品是强氧化性物品,性毒,忌受潮和热。可溶于水,遇水放出大量的热和初生态氧,沸点150℃以上分解。加热时急剧分解引起着火和爆炸;与酸作用能放出氧气。如以强烈日光曝晒或受热至150℃以上,与有机物及油类等接触,能发生强烈燃烧。与铁、锰、钴、镍等粉末混合,能成为爆炸性混合物。

8.漂白粉

漂白粉是以消石灰吸收氯气制成的,是次氯酸钙、氯化钙以及未反应的消石灰的混合物。漂白粉能分解出有氧化性的氯气和极活泼的原子氧。漂白粉遇水或乙醇、无机酸都能分解,产生初生态氧使有机色素氧化褪色。漂白粉受100℃以上的高热时,会发生爆炸,遇有机物(如汽油)会发热起火;与干草、木屑等可燃物混合,在高温情况下也会引起燃烧。

9.铬酸酐

本品为暗紫红色片状结晶或斜方结晶,有毒。浓溶液能腐蚀皮肤及多种金属;稀溶液亦能损害纤维。本品与糖、纤维、苯、乙醇、乙酸、丙酮、双氧水、还原剂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硫、磷及某些有机物混合,经过摩擦、撞击,有引起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10.硝酸胍

硝酸胍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加热至150℃时分解并爆炸。与硝基化合物和氯酸盐组成的混合物对震动和摩擦敏感并可能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属于强氧化剂。硝酸胍对皮肤、眼睛、黏膜、上呼吸道有着刺激作用,过量吸入可致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