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理的例子

如题所述

借物喻理就是借用某种事物的特点来比喻某种道理或人的某种精神,使人读了有所感悟,受到启发、教育。

这是古诗文中经常出现的借物喻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而在现代文学中,这种写作手法也十分常见,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如《落花生》、《荔枝蜜》、《白杨礼赞》、《海燕》等都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这些文章都是通过所描写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蕴,引人深思。

例文赏析:

落花生

许地山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我们都说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过这个节。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父亲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文章分析:

【主要内容】

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然后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在收获节的时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

【情节】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