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风俗饮食习惯

如题所述

苏州,这座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传统风俗。在苏州,你可以感受到民间信仰的根深蒂固,以及多神论信仰的典型代表。苏州的习俗丰富多彩,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人们会放开门炮仗,象征“高升三级”。家家户户都会悬挂神轴,点香烛,供粉圆茶食糖果于祖先神位前,长幼依次拜,称为“拜喜神”。幼辈接着向尊长叩头拜年,尊长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早餐吃年糕、春饼、汤团、圆子,取高兴团圆之意。初三称为“小年朝”,女婿和寄儿女上岳家或寄父母家拜年。初五,财神(或称路头菩萨)生日。初四晚上家家接财神。从初五起,多数商店开始营业。
元宵节在苏州有着“闹元宵”的旧俗,寺观庙宇鼓乐献新,人声鼎沸。街头巷尾,锣鼓铙钹声不绝,称为“走马锣鼓”。正月十三夜上灯,十八日落灯,各街市店辅出售各式花灯。“苏灯”精奇百出,闻名遐迩。灯节之时,悬彩,杂引流苏,大街通跟,灯彩遍张,夜则烯灯,火光烛天,光怪陆离,争奇斗研,游人如潮。灯节还有打灯谜的习俗,人们将谜面粘诸花灯,任人猜射,中者,以巾扇香囊、果品食物为赠。正月底,二月初,光福邓尉册梅花盛开,冷艳清香,花团锦簇,迤逦数十里。苏州仍有“探梅香雪海”的习俗。二月初二,称龙抬头日。要吃油煎年糕,吃了腰脚轻健,称“撑腰糕”。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又称花朝。凡种花果树的,都要给树枝扎红绸条,或插红纸小旗,名为赏红。农家以为这告族一天如天气晴朗,则百物成熟。谚云:“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
苏州的饮食习惯也颇具特色,苏式食品历史悠久,它早在古代江南青莲岗文化时期(约公元前4500——前4000年)就已形成。苏州、吴县等地出土的文物,如炭化谷粒、加工粮食的陶杵、数量众多的动植物残骨、残骸,及与饮食有关的食器遗物鉴定情况来看,食品初加工已在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苏州气候宜人,饮食以清淡为主,符合养生理念。苏州民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形成姑苏美食精工巧作、文艺雅致的风格。苏式食品是我国传统食品帮式中重要的一支,在我国食品发展史和世界饮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苏式食品与苏州丝绸、园林、工艺并列为苏州四大文化支柱。苏式食品品种繁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今已有12个大类,1200多个著名品种。12个大类分为6个帮式和6种特色,即苏式菜肴、苏式卤菜、苏式面点、苏式糕点、苏式糖果、苏式蜜饯、苏州小吃、苏州糕团、苏州炒货、苏州名菜、苏州特色酱菜、苏州特色调味品。饮食食品的四大特色:1、讲究时令时鲜。2、讲究选料做工,3、讲究色香味形,4、讲究花色品种。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是品种最多的小吃,苏帮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苏菜独具地方特色,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擅长各种烹饪技术,注重调汤并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从食物中最能品出当地的文化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