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硕和专硕比起来,哪个找工作更容易一些?

如题所述

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相比较而言,在不读博的情况下,专硕更容易找工作。但如果要说待遇,大部分学硕和专硕的年薪,基本都在年薪20-30万元,但是学硕的前景更好,少数人能够达到30-40万。

1、学术硕士。

学术硕士,主要是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毕业后授予学术型学位,比如哲学、经济、法学、教育学和文学等等。笼统说来,都是偏重理论知识的学科。

而且相比专硕,学硕更难考、更花钱,写论文更是“老大难”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以后想要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制,那么我劝你还是优先考虑学硕,因为大多数公务员报考审核人员的眼里,专硕由于偏重专业性和实践性,基本不符合公务员招录的要求。

但是学硕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申请“五年直博”,就读5年以后直接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但是专硕就没有这样的“便利”条件和机会,除了少数2年制专业,大部分专硕都只能是按部就班地读完硕士三年、博士三年,最快也要6年时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而且,大多数院校“保研”的学生,一般都是学硕。

综上所述,学术硕士的课程注重基础、理论和普适性,发展前景较广,更适合大多数考研学生选择。

2、专业硕士。

专业硕士的相关学科,一般包含着明确的职业需求,只为培养特定职业的高水平人才。最出名的就是工商管理硕士,还有诸如金融、税务、临床医学、教育和林业硕士等,从专业设置的名称就可以看出,但凡报考这些专业的学生,有极大的可能会在毕业后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因而,专硕的求职就业,显然比学硕要更加容易。

具体来说,在考试科目上,专硕只考“英语二”,比考学硕的“英语一”简单。而且专硕的录取难度一般较低,录取人数也更多。

至于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专硕注重实践,学硕注重研究,但是,不管你是学硕还是专硕,只要勤学苦读,学到真知识和真本领,其实根本就无需担心工作问题。

3、就业分析。

虽然从就业情况上来看,专硕和学硕各有优势,同学们在社会上求职就业,除了考公务员和考事业编制,也很少有人会揪着问你到底是学硕还是专硕,或是在筛选资格上有特别明显的限制条件。

不过,如今硕士研究生的招考趋势是,学硕的“推免生”和“直博生”越来越多,专硕在整体上呈现出“扩招”的态势。

尤其是专硕还有个“绝对优势”,那就是实践性极强的“校外实习”。或许是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吧,通过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的渠道和途径,很多企业都会顺其自然地留下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可以说是两厢情愿、皆大欢喜的结果。

总的来说,如果你考研是为了搞科研、考博士,那么最好是选择报考学术硕士;如果你考研就是为了从事某种职业,而且求职目标很明确,那么选择专业硕士,肯定更适合你自己。

换句话说,“专硕”找工作更容易,而“学硕”搞研究更有前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3

个人认为学硕和专硕相比,专硕比学硕找工作相对来说更容易些。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学硕和专硕在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来说,是不一样。学硕更注重理论和科研方面,主要培养的是基础科学和科研方面的人才,这部分研究生,一般毕业后,在科研单位和教育教学等行业就业的比较多,比如:研究院、学校、学术机构等。而专硕更注重应用和实际操作,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从事研发或设计、制造等较多,就业单位也大多是一些实业企业,比如:华为、浪潮、制药企业、机械、建筑等,工资待遇还是很高的。

二是从学习的内容上来看,学硕和专硕也有很大的差别,学硕要学习的内容还是很多的,主要学习一些科技理论方面的知识,学习的时间较长,一般到3年,内容较深,较难,科技前沿方面的理论知识多。学硕的理论研究会影响到一个领域的发展。而专硕的学习容更专业些,主要涉及行业的应用,内容专一,知识量相比学硕来说会少些,主要涉及一些具体行业的具体科研应用,对一个人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学习的时间较学硕来说相对会短些,一般为2-3年。

三是从发展前景来看,学硕的毕业生,除了进入教学和科研领域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一部分基本上直接读博了。或者,有些学硕的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调剂,调剂到专硕,毕业后直接进入研发行业进行就业。而专硕的毕业生,基本上研究生毕业后,好多就会进行就业,也有一部分会选择进行读博深造。但专硕的课程在研究生阶段,难度相对较大,专硕的研究生,不能通过调剂转入学硕。而且读博时,专硕的研究生不能直接读博,要通过考试才能读博。

四是就业情况来看,专硕拥有双导师制,很多时候通过实习导师的帮助,通常能实习和就业时,得到实习导师的很多帮助,获得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因此,专硕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好于学硕的毕业生。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学硕毕业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

从以上可以看出来,学硕与专硕的研究生,在学习的侧重点、以及国家的培养方向、对个人的要求、用人单位的考量,都是不同的。这些不同也反映出,学硕与专硕的就业会有很大不同,就业的行业、就业的难易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别。在这种差距下,每年报考学硕的人数较少,而且国家对于学硕招生的指标也很少。报考专硕的人多,国家对于专硕招生的指标也较多。

所以,如果你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学习学硕较好;你想很快就业,找到工作,还是报考专硕较好。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希望对你的选择有所帮助。

第2个回答  2021-03-30

硕士的含金量会更高,但是硕士需要3年才能毕业,硕士2年就能毕业。

随着学历扩招的贬值,硕士毕业后不能再留校当老师,也不能进科研院所,只能进企业。但企业主要从事技术生产,不从事科研开发,因此高校硕士科研能力的培养不适应企业的技术实践需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把硕士作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1)学术型硕士培养体系和原硕士培养体系一样,以科研为主,向博士方向发展,有派遣博士的资格;(2)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倾向于与企业R&D和技术创新相对应,面向企业求职方向。

国内设立专业硕士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与学术硕士处于同一水平,但不存在不同发展方向含金量高低的问题。

但由于考生仍有考研的原始思想,以做科研为目的考研,所以专业硕士考试分数较低;同时,专业硕士科研培养要求低,主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最终不如学术硕士有价值。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专业硕士的培养体系是失败的,因为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考上研究生后都是同一导师,他们的导师不会专门针对不同类型的硕士进行培养,而只是根据自己的科研需要培养学生。有可能学术硕士是在做原专业硕士的研究项目,而专业硕士是在做学术硕士的研究项目。

结果进了大学后发现导师都一样。我最后毕业的时候,企业不会管你是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

如果只是为了拿到研究生的学历,毕业以后就要去企业工作,念学硕还是专硕,其实关系都不大。但如果是以后有继续读博士走学术这条路的打算,就应该尽可能争取念学硕的研究生,这样对自己今后进一步升学要更方便一些。

综上所述,如果不继续读博,专业硕士比学术硕士有优势,因为可以节省一年时间,更面向企业就业。

第3个回答  2021-03-25

肯定是专业硕士更加好找工作一点,因为专业硕士本身的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负责培养具有优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本身知识储备非常高,同时专业能力也很强。能够将自己的知识理论应用到专业发展上的人才。这些人被称之为专业硕士。而学术硕士主要负责培养教学和科研的人才。比如大学老师和辅导员,很多就是学术型硕士。而工厂里面的研发人员,往往属于专业型硕士。

第一个不同:主攻方向。

专业型硕士的主攻方向是如何将科学技术实用化,而学术型硕士则是从事理论研究。所以现在很多工厂、医院对于专业型硕士有着大的需求。这意味着专业型硕士有很大找工作的空间。而学术型硕士则是从事科研和学术研究。我打个比方,学术硕士发现了我万有引力定律,那么专业硕士就开始针对万有引力设计相应的产品,将技术实用化。

第二个不同:招生和学制不同。

先说说招生,专业性硕士招生的标准较高,但是学术型硕士的招生标准并不算很高。我大学专科毕业,参加了3年工作。然后我觉得我的学历不够,因为我已经毕业了,所以我无法参加专升本考试,那么我可有选择直接考研,而且我也可以去考专业性硕士,因为我有这个行业的工作经历。如果我是大学本科毕业,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去考学术型硕士,有些专业性硕士你是考不了的,因为对于工作经验有直接的要求。再说说学制,专业型硕士的学制一般为2-3年。而学术型硕士的学制就是单纯的3年。两者是不太一样的。

第三个不同:社会看法。

一般来说,普通的企业是不会去看你是什么类型的硕士的。不论是专业型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普通企业都原因用你。而一些比较特殊的企业,比如说制药厂、高精尖设备制造厂,他们会要求你的硕士类型,一般不太爱要学术型硕士。你研究东西研究的再好,如果无法付诸实践,那么就是纸上谈兵。我给你足够的研发经费,但是无法研发出合格的产品,这对于厂家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学术型硕士和专业性硕士虽然都是硕士,但是在分工上还是有所不同和区别的。考研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段不亚于高考的艰辛路途。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距很大,类似于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差距。本科所学习的东西,只是这个专业中很浅薄的知识,而研究生会对这个专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还要将周围的学科研究清楚。比如很多物理学的大拿,人家不仅在物理学上造诣很深,在化学和生物上的造诣同样深厚的很。

第4个回答  2021-03-31

如果考虑要继续升学的话,自然是选择学硕比较好,当然如果从就业角度考虑,还是专硕更为容易一些,因为两者在目标设定、课程内容、长远方向的规划均有不同,学硕更侧重于学术研究,而专硕更侧重于技能提升与实践应用,自然是更加具有实操意义的专硕更容易找到工作了…… 

目标设定:学硕偏向理论实践研究培养学术型人才,专硕更侧重于技能教学,培养技术性人才。

学硕的人才毕业之后,他们去找工作,很难找到纯学术研究方向的工作,除非继续留校进行相关的科研、理论教学,不然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学术型人才。而学硕本身培养人才的目标设定,就不是为社会输送“劳动力”,而是为了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提升理论认识,才培养这一类人才的。

 

但是专硕毕业生就不一样。他们本身所学的就是偏向于实践型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够让他们的知识有了扩展,技能得到提升与锻炼,从而推动实践的发展。比如医学类的专硕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更能够“发光发热”,救死扶伤…… 

课程内容:学硕毕业生很难把所学直接转化为工作生产力,而专硕毕业生本身就从事某一类工作。

学硕毕业生由于所学的课程内容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所以真的要走上工作岗位的话,很难利用理论转化为实践,创造出直接的经济效益或变成生产力。但是专硕毕业生就不一样,他们的技能在通过专硕课程的学习之后,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能够在技能上得到锻炼,“走”得更远、更稳……

比如我有学心理学的朋友,学硕毕业之后,只能继续研究理论,对于心理学的应用方面虽然有理论基础,但是却很难把这些理论跟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很多时候说出来的话,连自己那一关都过不了……心理学应用专硕毕业的朋友,却能够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快速建立与来访者的信任,诊断出来访者的心理诉求并做出基本的诊断,再给他/她确定咨询方案,帮助、引导对方走出心理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是你要招聘员工,你要招聘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还是能够干实事的呢? 

长远方向:学硕读完之后,继续读博。而专硕读完之后,大多选择就业……

其实,学硕的毕业生,大多不会止步于学硕,而是会继续升学读博,继续往理论研究的方面去发展。而读博之后的路线也挺清晰,如果可以的话就留校进行研究,如果不行的话也可以去考相关岗位的公务员……而专硕的毕业生,毕业之后大多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把所学的用出来……而社会上的工作岗位,自然要比留校当老师做研究当公务员等岗位多得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