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是怎么看余秋雨散文的?

如题所述

余秋雨以一系列大散文出圈,但之前人家是搞戏剧研究的,标准的学者,《戏剧理论史稿》还是有含金量的。但让余大火的,却是一本旅行随感《文化苦旅》。一系列类似的著作成功将余秋雨送进华人顶级文人流量圈。火爆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一线大明星。

对这一现象,文人圈怎么看的呢?

易中天就多次点名余秋雨,表示对其大散文系列的不满。


易中天,2006年以《百家讲坛》“品三国”走红,当年火得一塌糊涂的学术超男。是最早一批赶上电视媒体红利的文化人。 自纸媒衰落,曾经广受关注和膜拜的文化圈被娱乐圈取代。文化人影响之微,几为路人。

偶尔冒出一两个异数,也是先拥有了明星的人气。怎么拥有?那就是跟电视媒体合作,先有个曝光平台。 余秋雨便是紧跟了时代潮流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吃上电视媒体大餐的人。率先打破文人传统印象,开了时代风气。现在也还是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学者。

易中天是紧跟余秋雨之后的。 同为文化学者,也都因电视传媒爆红,易中天跟余秋雨却似乎彼此看不上。两人虽然没有碰过面,不过有过隔空互怼。


易中天在《帝国的惆怅》一书中写道:“前两天重读了夏坚勇先生《湮没的辉煌》一书。我一直认为,夏先生的历史大散文,无论气度还是识见,都在某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之上,但影响和销量不可同日而语。这不公平。”

某先生当然是余秋雨先生,文化大散文,当然是《文化苦旅》。一番比较之中,颇对余秋雨的超级畅销书不屑。是因为余秋雨写得太通俗缺乏深度?那《品三国》又怎么说呢?

当余秋雨深陷“诈捐门”的时候,易老师又专门撰文《余秋雨的权利和义务》,公然发问。 哪怕在一次采访中,易中天表示对余秋雨“心存一份敬意”,却马上又会加一句“但更多是不以为然”。


听文化人说话,总是有点绕。 易中天多次呛余秋雨,不过余秋雨好像很沉得住气,不见怎么回应,只是一次采访时有意无意提到:“我知道他讲课很好,但是我没有听过。这好像是我看不起他,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我完全没有时间,也从来不看报纸,不上网。” 没听过就没听过,解释这么多干嘛呢?

难道易中天说你,是你没有听他的《百家讲坛》?

同为作家的王朔,说得更直接,也更猛。他认为《千年一叹》、《行者无疆》、《霜冷长河》、《山居笔记》这些,是在用琼瑶的方式阐释传统文化。属于市场化快餐。并表示余秋雨顶多算一个游记作者。王朔认为,写小说才能称作家,写散文不能称之为作家。

当然,同行里也有很多人力挺余秋雨,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就认为余氏大散文重塑了散文尊严。如此等等,就不一一说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7
贾平凹认为,余秋雨的散文扩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很难得的人才。余光中认为,中国的散文除了朱自清和钱钟书,下一个就是余秋雨。同行对余秋雨的评价都很高。
第2个回答  2020-11-27
余秋雨的散文十分美好。同行们都认为余秋雨写的散文写得十分美好,令人叹为观止。
第3个回答  2020-11-27
文学造诣很高,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从前他的文字和思想越过了世俗的高度,所以普通人很难欣赏,之后偏于白话的创作受到追捧。
第4个回答  2020-12-29
本人认为现代文学更要扎根传统文学,脱离了传统文学的现代文,只是形式魔化主义,没有太多底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