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收藏:不容小视的“国际通货”

如题所述

  近日,在2017艺术市场价值榜暨2016北京拍卖季年度行业峰会中,弦话百年私人珍藏提琴专场荣获市场开拓拍卖专场。在国外,提琴拍卖历史悠久,专业性强,已步入职业化阶段,被人称作所谓的国际通货。不管是伦敦、纽约、香港还是悉尼,名贵小提琴不乏其身影。苏富比(微博)、佳士得等著名拍卖行都曾在名琴拍卖领域成绩斐然。而对国内而言,似乎它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崭新的领域,亟待开发培育。

  新金融记者专访旅意华人提琴制作家杨小洋,华裔制琴家与收藏鉴定学者赵相斌,刘忠伟分别解读剖析提琴收藏拍卖的那些事儿。

斯特拉迪瓦里 1727年 小提琴 杜庞将军格鲁米奥 (中国嘉德供图)

卡罗朱塞佩欧东 1921年作 小提琴(北京匡时供图)

  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新金融:提琴与书画、瓷器、家具等藏品相比,属于极少问津的范畴,这是为何?

  杨小洋:提琴是来自西洋的舶来之物,在国内传统的收藏品系列中并不占有一席之地。正当帕格尼尼那激动人心的琴声征服欧罗巴大陆、耶稣瓜耐里小提琴成为藏家狂热搜罗的焦点之时,远在东方的我们还生活在儒家意识形态编织的宗法体系之中,文化生活皆受其束缚。而西方古典音乐以及提琴在百年前来到中国,历经发展磨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长足发展。演奏提琴的除了专业人士,更有民间大量的爱好者。

  但如果涉及名琴收藏领域的话,即使在当今欧美,能够收藏名琴、古琴的人士也是少数,这个情况在历史上也是如此。那些价格昂贵的意大利乐器始终都是普罗阶层难以企及的奢侈品。同理,国内的提琴收藏家也不会普遍地存在,因为这跟提琴的庞大使用群体不同,是绝对的小众,这个情况古今皆然、中外皆然。

  赵相斌:首先,在欧美,提琴与其他文物、艺术藏品是一样受关注的,比如有很多海外银行也参与提琴的收藏投资。但是在中国就不同了,因为提琴是起源于意大利的西洋乐器,进入中国时间很短,被普遍接受学习演奏也就是几十年的光景,多数人还是停留在仅当作演奏工具来看待的,还没有形成提琴文化,所以与书画、瓷器等的文化认知还不能相比。其次,人们普遍缺乏提琴的鉴赏力,提琴的鉴赏与演奏是两码事,需要不同的审美鉴赏知识,这方面缺少行家的指导,相关知识的书籍、参考资料等也很贫乏。再者,国内关于提琴的拍卖刚刚起步,不像其他藏品形成了完备的拍卖纪录,人们对于投资收藏提琴的收益还没有信心。

  新金融:你怎样看待拍卖公司举办提琴专场?

  杨小洋:从拍卖结果来看,我认为不可企及字画古玩等拍品创造的辉煌成绩。弦乐器拍卖在欧美历史悠久,那里的人们对于这类市场行为司空见惯。但是,提琴拍卖也好,收藏也罢,归本溯源,都是舶来之物。就像国内拍行如果出现了唐代的琵琶,那么竞拍工作想必是比较顺利的,因为这是我们本国文化的遗产,而且从历史考古、数据校订、技术维护等领域都不乏翘楚级别的专业人才。与之相比,由于国内缺乏西洋提琴文化领域的专家团队,拍卖公司在收集琴源、鉴定保养、市价估算等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缺少了一些自信。所幸,提琴拍卖终于在2015年迎来里程碑式的好消息:一把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于1727年制作,名为杜庞将军格鲁米奥的小提琴落户中国内地,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同时预示着中国将继美国、英国、瑞士和日本之后,成为又一个名琴收藏重地。

  刘忠伟:国内很多人对提琴知之甚少。而且没有真正的提琴鉴定机构,制琴、修复、鉴定一直以来非常分散,不能融为一体。此外,提琴手艺为代代相传,提到提琴,人们想到的就是意大利,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意大利的提琴文化已根深蒂固,融入了这个国家的语言和血脉之中。北京匡时推出此专场,宣传了提琴文化,效果与反响都不错,对于提琴的升值以及收藏市场的扩大都是一个创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