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使用催熟剂.催红素有什么危害?如何监管?

葡萄使用催熟剂.催红素有什么危害?如何监管?

  葡萄使用催熟剂,催红素是乙烯,因其基本功能是催熟,亦称为催熟激素。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在国家标准内合理使用"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可以的,但若超量、超标使用,导致葡萄、水果和蔬菜"催熟剂"含量超标,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过多的食用这些经过催熟的水果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它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而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可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催熟剂是“乙烯利”,在200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3》中,对农作物表面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量也做出了相关规定。该标准列出,在芒果等一些热带及亚热带水果中,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量不能超过2mg/kg。只要不超过这一限度,那就是合法的。
  吃水果时应优先挑选自然熟水果,选择应季的及本地产的农产品。本地水果不仅成熟度好,营养价值损失小,而且不需用保鲜剂处理,污染较小。要辨别催熟的葡萄,首先你应该知道葡萄品种的正常成熟期。如果每一颗葡萄颜色都很深而且亮度很好,就很有可能是催熟的,相反,如果一串葡萄中,能区分出熟的和不熟的葡萄,则说明这串葡萄没有经过催熟。自然成熟的葡萄外皮上会有一层薄薄的白粉,一擦就掉。催熟或是染色的葡萄则没有这层粉,从口感上说,催熟的葡萄不甜,而自然成熟的葡萄口感较为甜滑,果梗部分颜色较为新鲜。
  另外购水果的时候谨记一看二闻三掂量。自然成熟的水果,像是蜜瓜、西瓜之类的水果,由于生长环境通常光照充足,自然成熟的果实,瓜皮花色深亮、条纹清晰、瓜蒂老结。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一种果香味,催熟的水果就没有果香味。最后,就是掂量,同一品种、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注水的水果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5

葡萄使用催熟剂、催红素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如引发恶心、呕吐、腹泻、嗓子发哑等,长期食用大剂量催红素催红的葡萄,还可能引起肝肾以及脑部损害。

如何监管:

    要辨别催熟的葡萄,如果每一颗葡萄颜色都很深而且亮度很好,就很有可能是催熟的,如果一串葡萄中,能区分出熟的和不熟的葡萄,则说明这串葡萄没有经过催熟。自然成熟的葡萄外皮上会有一层薄薄的白粉,一擦就掉。催熟或是染色的葡萄则没有这层粉,从口感上说,催熟的葡萄不甜,而自然成熟的葡萄口感较为甜滑,果梗部分颜色较为新鲜。

    另外购水果的时候谨记一看二闻三掂量。自然成熟的水果,像是蜜瓜、西瓜之类的水果,由于生长环境通常光照充足,自然成熟的果实,瓜皮花色深亮、条纹清晰、瓜蒂老结。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一种果香味,催熟的水果就没有果香味。

催熟剂的主要成份是乙烯利,使用浓度为200-300ppm,喷施时间为果实开始转色时。作用为提早成熟、提高着色。  

专家介绍,膨大剂的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有些菜农在黄瓜、西葫芦等蔬菜上使用,以此方法使果蔬细胞非正常膨大,个头比正常长大的果蔬大1-2倍,形状变得比较奇特,如西红柿长尖、草莓呈梨状,黄瓜尖部肥大与蒂部形成鲜明对比等。使用膨大剂后的果蔬味道变淡,吃起来口感不好,消费者买过一次后,一般不会再次购买;其次,这类果蔬不便于长时间储藏,也更不利于人体健康。

专家介绍水果在自然成熟过程中,自然会释放出少量乙稀使香蕉、柿子、苹果等成熟。为便于水果储藏、运输,将接近成熟期的果品提前采摘,上市销售前用乙烯催熟是常用的方法。但专家指出,此方法催熟所使用的乙烯是微量的,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为了使水果提前上市卖好价钱,将成熟期较远的青果催熟,则需要大量乙烯,这样的水果吃了后对人体有害。比如市面上部分外观黄亮,吃起来有生味的香蕉就是采用大量的乙烯或其他化学物质催熟的。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少购买那些形状、颜色异常鲜艳的水果,或者尽量食用一些应季的蔬菜水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9-22
没有危害,催红素也叫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