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力不好的人,听的见却听不清

如题所述

通俗地说,正常得听觉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不仅听得到,还要听得清。否则,沟通就不能正常地进行。听得清就一定是听到了,而听得到却不一定听得清。这说明后者是一项更高级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对于耳聋的认定,我们己经习惯于凭借纯音听力图。纯音听力图能够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平均听力损失),反映了患者听觉敏感程度(听敏度)的下降,或者说代表的是患者对声音大小感知能力的下降。但纯音听力图并没有告诉我们患者听觉分辨能力的好坏。实际上,任何耳聋都会涉及听敏度和分辨能力两个方面的问题,有些人分辨能力损失多,有些人损失少而已。 在过于嘈杂的环境中,由于信号本身变得含混不清,正常听力的人也无法听清;信号声过小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比如,电视机声音太小,我们也听不清。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 内耳具有初级的声信号分析能力。内耳受损后,听觉分析能力就会明显下降。但由于我们的听觉分辨能力有足够的余地,用其70%就足以保证我们听清,不必100%。因此,不太严重的内耳损伤还不致于使病人完全丧失听觉分辨能力。 听中枢具备更重要的声信号分析能力。听中枢受损,听觉分辨能力会更差。 因此,听不到(或声太小)肯定会听不清;但即使听到了,由于内耳、听中枢分析能力下降,也依旧会听不清。而且,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推理:内耳或/及听中枢的损伤,是导致听不清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内耳、听中枢都有损伤,只是程度不同而己。因此,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部会抱怨听得到却听不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3
因为听力有损失了,声音的频率不同,损失的大小也不同,正常人的说话基本都在250-4000hz左右,举个例子比如听力在1000hz左右有损失了,那么发音在1000hz左右的字肯定就听不清楚了,一般用数字助听器帮助下可以听的很清楚,建议楼主有时间去专业验配中心去咨询下
第2个回答  2017-01-16
因为我们说的语言是由不同的生母和韵母组成,而这些字母又处于不同的频率段。一般来说低频较好、高频较差的人就会有这种现像“听得到、听不清”,不过佩戴助听器可以帮助补偿高频的听力损失,听得清楚。
第3个回答  2018-12-17
可以检测一下听力健康状况,现在有很多APP或者是小程序都可以测试听力状况,如:听力宝app、灯塔听力测试、听力检测小程序等,如果出现听力损失的情况,立刻就医比较好
第4个回答  2017-01-16
那是因为分辨率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