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季羡林》写了季老的哪几件事

如题所述

季老常用戏谑的口吻说:“近年季羡林走俏.”但我近来有一种冲动,总想跟人说说媒体迷雾后面的季老的本色.二十余年来,他称我为“小友”,我亦终身以“良师益友”相对之.他是北大校园中一位真实的正直的学者,一位内心仁慈细腻而经常沉默的老人.
我所认识的季羡林,执著于记忆中的每一桩珍贵往事.他曾对我讲过鲁迅,讲过胡适,讲过他的恩师陈寅恪.其神情谦恭无比,如师长犹在前.他说,他们都非常爱护年轻人.北大郝斌曾跟我讲过他陪季老去台湾的事.他说,当时邀请一来,季老马上就答应了.说明他心里有事,想去.到了台湾,季老就提出要去谒胡适墓.那天,郝斌跟在他后头.季老上前就恭敬地朝着胡先生的墓三鞠躬,然后回头对跟在后面的郝斌说:“鞠躬!”语气很严厉,容不得半点商量.这在季老平时是很少有的.郝斌于是赶紧鞠躬.后来郝斌跟我说:“他不叫,我也是要鞠躬的.因为他在我前头,我意思得等他行礼退下,我再上前行礼.不料季老那么性急.他怕我不行礼.”情之急切,可以想见.回来之后,季老写了“在胡适墓前”的文字.这埋藏在他心中已久的感情终于宣泄.可见,季老是一个有心灵底线的人.面对多少年来对胡适的谩骂,季老只能沉默不语.但该守望的东西,他没有丢掉.
季羡林是认真的人.学者的严谨个性也体现于平素的处世中.我在拍摄《西南联大启示录》时,提出要采访他.季老先是拒绝,以为不合适.他还从来没有拒绝过我什么事.但这一次,因为他本人不是西南联长大的,抗战时期他正留学德国.我说,我采访他是因为这部片子需要谈谈陈寅恪,而国内能够谈陈的人不多了.季老这才答应了.他着重给我讲了陈寅恪一家“三世爱国”的传统.他说:“爱国也是遗传.”他们是唯一的三代人进入《辞海》的世家.采访时,也请他谈西南联大,他谈得非常审慎,自己的身份摆的很恰当.我当时曾暗想:今后我也要这样,不能什么都插一杠子.
那时我在海南,曾想创办一所职业大学,季老欣然支持我,还为我筹了六十万韩币,让我用发票来取.但大学没有办成,钱也就没动.在那以后,他对我说的最多的是:一个名族最需要的是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人,他希望我做这样的人.每一次见面,他都要求我坐下来写作,要坐冷板凳.他说:“曼菱要能坐下来,必有大成就.”坐冷板凳,其实正是季羡林的本色,也是他心安理得之处.
我问他:“如果给您下一个定义,应该是什么?”
季老很多方面不像他的先师陈寅恪.但有一点绝同这就是久死而无悔,将生命和进了中国泥土,一辈子没有离开中国的大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