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是在哪一年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的?

如题所述

1980年后小学改成六年制。

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小学学制,准备逐步改为十二年制。今后一段时期,小学学制可以五年制和六年制并存,城市小学可先试行六年制,农村小学学制暂时不动。”

1982年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联合编写的六年制小学课本投入使用,开始实行12年制,小学6年,中学6年。

义务教育起源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9年。才符合当时科学发展水平和高度以及可以掌握当时工业制造的基本操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义务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6

在2001年9月1日,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

拓展资料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有些地区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2016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7.8万所,比上年减少1.3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52.5万人,比上年增加23.4万人,增长1.4%;其中,城市小学招生591.8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增长6.1%。小学在校生9913.0万人,同比增加220.8万人,增长2.3%。

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义务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十七世纪初,这种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欧洲各国和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

教授学童识字的“小学”,古代也叫“蒙学”,包括教育阶段及教育场所两种含义。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在学的学生也叫“蒙生”。

现代学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庭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真正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12

小学是在2001年9月1日,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有些地区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简介: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其实这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年限制为九年制,即又称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民国时期的文盲率,一般认为是80%,比如毛主席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兴,但中央领导一步到位把义务教育年限达到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体现了国家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坚定信念。

2016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7.8万所,比上年减少1.3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52.5万人,比上年增加23.4万人,增长1.4%;其中,城市小学招生591.8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增长6.1%。小学在校生9913.0万人,同比增加220.8万人,增长2.3%。

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义务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十七世纪初,这种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欧洲各国和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

现代教育的背景:

教授学童识字的“小学”,古代也叫“蒙学”,包括教育阶段及教育场所两种含义。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在学的学生也叫“蒙生”。

现代学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庭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真正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意义是让人明白作为一个人需要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只有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有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前提,只有完成自己责任和义务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而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和养育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第3个回答  2015-07-02
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70年遵照最高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中学改为4年,初中、高中各2年,有的地区推行过中小学8年一贯制。1978年教育部决定中学学制改为初中3年、高中2年。我读小学一、二、三年级用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课本就是根据这个学制编写的。1982年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联合编写的六年制小学课本投入使用,开始实行12年制,小学6年,中学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则分别为五年制小学和六年制小学编写课本。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全国开始逐步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具体划分呈现多样化,有五四、六三或九年一贯制等做法。各地的课本编写、出版趋于多样化,能够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教材。
第4个回答  2022-08-12

1980年后小学改成六年制。

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小学学制,准备逐步改为十二年制。今后一段时期,小学学制可以五年制和六年制并存,城市小学可先试行六年制,农村小学学制暂时不动。”

1982年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联合编写的六年制小学课本投入使用,开始实行12年制,小学6年,中学6年。

相似回答